书架
独乐阁白墨笙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上元灯节第二天,荣城的各个书院与私塾便要开学了。所有学生, 无论年纪大小, 入学的第一个仪式, 都是“开灯”。所谓“开灯”,便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讲堂去, 请讲堂中最为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 象征前途光明。因此, 书院挂起的花灯也是玲琅满目,成了上元灯节的点缀。

书院开学, 先生们与学生们都需购入大量纸张,城北的“花茂”纸坊, 这几日便忙的的不可开交。每年这个时节, 纸坊都会提前制出与去年相较,多出一倍的纸量。今年更是提前准备了两倍多, 本以为开市绰绰有余, 谁曾想, 库存还是不够多。造纸坊的师傅伙计们, 便废寝忘食,连夜赶制纸张。

一早,丫鬟小翠便提着篮子, 随花常开来到纸坊中, 给花老爷花逢春送早饭。

纸坊内,花逢春正从蒸煮纸浆的木皇桶内捞出一勺纸浆,查看纸浆的浓稠, 看了一会儿,皱起眉头:“时候未到,再熬三天!断不可因为急着出货而不顾纸张的成色!”坊间的师傅伙计们得了令,便更加仔细的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活计。

“爹!用过早膳再忙吧。”花常开与小翠一边拿出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桌上摆好,一边扶着花逢春坐下用膳。香浓的米粥,几样精致酱菜,切成薄片的酱牛肉,酥脆的小烧饼,每一样都是花常开亲自下厨烹饪的。

花逢春笑着打趣:“这是吹的哪门子风,咱们花家大小姐亲自下厨为老夫做了早膳,可是有求于我?”

“爹爹多虑了,不过是您老这几日都在纸坊中忙碌,女儿心疼你无暇吃些家常饭菜,这才下厨做了些饭菜与爹爹送来。”花常开说罢,用筷子夹起一片酱牛肉放进花逢春嘴里:“爹快尝尝!是否可口?”

“是啊!老爷!这是小姐天还没亮就起来做的呢!”小翠在一旁帮腔。

花逢春就着女儿的筷子吃了一口牛肉,细细咀嚼,齿颊留香,不由称赞:“不错不错!这手艺又精进了不少。”说罢,接过花常开手上的筷子,大快朵颐起来。

风卷残云,吃过了早饭,花逢春又回去忙碌了。小翠收拾好碗筷,便跟着花常开离开了花茂纸坊。

花茂纸坊除了制作日常买卖的纸品,每年还要制作出一批专供皇城使用的上品。用花家的竹纸写字,墨色明亮,笔锋明快。故而许多文人墨客都喜用花家竹纸作画写字。

若说这花家纸品如此出类拔萃的缘由。荣城内流传了各种传说,众说纷纭。最广为流传的一段传说,说起来十分有趣……

听说,花老爷年轻时,这花茂纸坊的造纸技术并不像现在这般精进。花老爷便在荣城张榜,出重金聘请精于造纸之术的匠人来纸坊献技。

来者繁多,花老爷果然没有食言,重金聘请了这些匠人。匠人们便凑在一起,整日钻研如何制出更精细的纸品。

这造纸的第一步便是“斩竹漂塘”。工匠们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正所谓“杀青”,便是指砍竹做原料而得名。将截断的竹子在就地开挖的水塘内浸上一百日,取出后用力捶洗,使青壳与树皮脱落,软化竹料。

再来,是“煮木皇足火”。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不眠不休蒸煮八个昼夜,经过蒸煮,竹料中的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内漂洗,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的竹料就逐渐软化了。

第三个步骤,称作“荡料入帘”。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捣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原料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浆,再倾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浆中的原料便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纸膜。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重纸又会太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接下来,便是“覆帘压纸”。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