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贺兰鸣镝录赫连羽杰明月翎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雪夜寻踪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王宏远看到面具人脖颈的烙印后,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这一细节被宋连海看见,就问:“这个图案标记有什么问题?”

“这伙人好像就是在黄河古岸和我们一起等待渡河的一伙人,我也是无意间看见他们其中一位弯腰拿东西时露出脖颈上的印记的。”王宏远还在回忆着那时的细节,因为时间极短,也没有看的非常清楚,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罢了。

“这块令牌上的飞鹰标志,你知道来历吗?”宋连海疑惑道。

王宏远想了想说:“我启蒙师父来自于漠北,听他老人家曾经讲过,传说中在北方魅族有一个神秘的组织,就是用这样的标记,俗名叫滴血雄鹰,应该是百年前的一个神秘组织,现在已经很少听说了,可是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他们在夏族部落区域活动。”

宋连海听到这里,就说:“我们此行目标在夏族势力范围,宏远你将夏族的情况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夏族势力,分布在贺兰山流域的黄河平原。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九州西部巴颜喀拉山,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从黑山峡进入贺兰山流域,婉蜒地穿过了不周山(现牛首山),便形成了8公里长,高出水面数十米的陡壁,这就是青铜峡。在青铜峡峡谷两岸的高山峻岭上,奇岩怪石,姿态万千,古木森森,映蔽江面。后来这里却因为地势险峻,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汉代名将马贤和唐代名将李靖都曾在此作战,古人有诗吟道:“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

青铜峡峡谷的形成离不开大禹的功劳。相传远古时候,这里是由黄河水形成的大湖,由于贺兰山的阻挡而水流不畅。大禹来到此地,看到上游因湖水受阻而形成水涝,下游无水又旱情肆虐。为解救百姓苦难,这位治水英雄举起神斧,奋力开山,只听一声巨响,中间豁然出现一道峡谷,黄河之水得以疏通,下游旱情得到解除,上游也不再形成涝灾,农田滋润肥沃。就在大禹劈开贺兰山的时候,满天的夕阳把牛首山青色的岩石染成了迷人的古铜色,大禹见此情景,兴致勃勃地提笔在山岩上写下了"青铜峡"三个大字,从此这段峡谷便有了青铜峡的美名。人们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就在他住过的山洞旁,修建了一座禹王庙,并写诗赞道:"河流九曲汇青铜,峭壁凝晖夕阳红。疏凿传闻留禹迹,安澜名载庆朝宗。"

黄河流经青铜峡后,由南向北与贺兰山并行,一直到石嘴山境内,其名因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

凤凰城就位于青铜峡和石嘴山之间,依贺兰山傍黄河水,贺兰山和黄河之间就是闻名天下的黄河平原。

听到这里,宋连海感觉更不可思议,就问:“既然面具人可能来自漠北,而他们肯定在贺兰山以北无疑。而问题是既然他们在贺兰山以北,有怎么会到黄河以南活动,和我们一起从中原的方向来到这里,难道不是怪事一件吗?”

王宏远听到这里,也不由地点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