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白贺炜周至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章 番外之做扶贫干部的这两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转了转左手无名指上那枚郑亦前两天刚给他戴上的戒指。

这个小动作被郑亦捕捉到了,心里就像开出朵花来。

“有点儿。”郑亦说。

“有时候越是遮掩,就越容易被人看出来。光明磊落的,反倒更容易掩人耳目。”白贺炜意味深长的说。

郑亦想想也是,便不再做多想了。

虽然以前郑亦做林业站站长的时候两个人在工作上有一定的交叉,可当真的处在相对而言平等的工作环境中,并且做同一项工作的时候,白贺炜才明白,郑亦能从一个小站长一路升到副镇长,凭借得不仅仅是运气,或者说他的继父在区里所处的位置,而是他真的有这个能力,他现在比较欠缺的是更广阔的人脉以及在为人处世上的灵活度。

郑亦会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也会统筹规划。郑亦似乎特别担心他不适应乡镇的基层工作,不仅事无巨细的给他讲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还会帮他把需要做得工作想在最前面。

扶贫这项工作无论如何都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到群众之中去才能做好,当郑亦捧着这几年来的扶贫资料墩到他桌子上,特别严肃的说:“学长,这一周你需要把这些东西看了,对镇里的贫困户做些了解,下一周开始我带你下乡入户。”

白贺炜看看足有一人高的蓝色档案盒,又看看站在他桌前、昨晚还抱着他喊学长轻点的小恋人今天就跟换了张脸似的,不禁笑了笑,说:“好的,遵命,郑大镇长。”

郑亦看着他的学长那一脸不正经,突然间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太公事公办了,刚想开口说什么,白贺炜却像看透他心思似的,认真的对他说:“有时候也挺担心你因为年纪小掌控不了这么大的局面,这几天我发现自己多虑了。工作时就该有工作的样子,不过我得适应适应,毕竟很多事情我还得跟你学。”

“我……”白贺炜突如其来的表扬反倒比他的不正经更让郑亦手足无措。

“以前是我教你,现在是你教我,毕竟基层的东西,你比我经验多。”

郑亦被白贺炜臊得满脸通红,什么话都说不出,只能笨拙地点了点头,吭哧着发出了“嗯……”的认同声。

郑亦是个很好的“老师”,白贺炜也是个足够努力的“学生”,白贺炜在这刚上任的一个月,就在郑亦的帮助下把常春镇各村的情况方方面面都摸了个通透。但也仅限于了解情况而已,然而帮扶的方向和如何完成他此行的任务就让他头痛了。

白贺炜似乎在上面待得太久了,出身又算得上高干子弟,他身上始终带着一股子难以抹去的孤傲劲儿,而郑亦就更接地气一些。这一个月,白贺炜始终融入不太进去这个氛围,尽管当年做基层所的所长也要下乡办案,上山救火,可真的在农村里面摸爬滚打、整天面对各种状况、需要与无数性格迥异的村民们沟通,这对于他来说似乎真的有些难度。而且更让他觉得难以接受的是,郑亦似乎在这里特别有人缘,一下乡,谁见了都问一声“郑镇长好。”而换到他身上,就都露出一脸“你是谁?”的表情。

这是很大的问题,心理上的落差一时半会儿的又没办法减少,白贺炜不知道该从何跟郑亦说起,表现出来的就是他沉默抽烟的时候多了,与郑亦的沟通却少了。

他清楚,郑亦是知道他的想法的,因为好几次郑亦都问他:“学长,你有心事?”但并不点破。

白贺炜摇头,什么都不肯说。尽管当初他自信满满的说有很多东西都需要跟郑亦学,可真的到了现实中,他却没办法放下在郑亦面前端了十几年的学长架子。

这一天是周五,他跟郑亦被叫回家里吃饭。往城里开得路上,他坐在副驾驶上一根接一根的抽烟,终于在一个红灯处,郑亦又问他:“学长,你最近是不是觉得工作压力大?”

白贺炜面对这个问题,习惯性的摇了摇头。

郑亦把车窗开了,热气把车里的冷气冲散了不少,烟味儿也随着消散、变淡……郑亦从方向盘上腾出一只手,抓住了他的手,说:“其实你的心情我都知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那就先别说,我自己想想。”白贺炜抽回了手,别过头看向窗外,他面对过很多困难,他觉得这次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他分明听到郑亦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专注于开车了。

这大概是自从白贺炜回来的一个月以来,他们过得最没有激情的周末了。

两个人在一个房间里,冷战似的谁都不说话。有好几次,白贺炜看见郑亦犹犹豫豫的想跟他开口,可话到嘴边却都咽进肚子里了。他们异地的时候都没有这样,怎么真的在一起朝夕相处了,却到了这种境地。白贺炜知道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造成的,可在没找到方向之前,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