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归真录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滑天下之大稽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一直放在腰间。

一听说里面装的是酒,那少年口中生浸,龙涎都快流下来了,有些兴奋的说到:“这样吧。你不是说这首诗不是我自己做的吗?我在五岁时就曾经在文章中作过一首五言律诗,现在我便将这首诗吟诵出来,要是你没听过便将这葫芦里的好酒给我让我喝个够。如何?”

“呦,没想到你这个十一二的孩子居然就会喝酒了。好,你背吧,背出来就给你。”其实张念心也只读过两年书,断断不是什么博古通今之人,这个小孩随便说一首冷门的诗出来出来,她也不可能知晓是不是他写的,她只是想看看这个少年到底能刷出什么花招来,就当找个乐子,反正最后大抵不过一葫芦罢了。

只见那少年正色信口吟到: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吟诵毕,那少年得意洋洋的说到:“如何,此五言律诗,你闻所未闻吧?”张念心听罢,一时愣在了那里,这首诗她不仅听过,而且在巴蜀很是熟悉。见她不为所动,那少年看她神色已知了几分,一把拿下她腰间的酒壶尽情痛饮了起来。(关于那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大致是是李太白在十八岁的时候所做,他成名大概也是在那一段时间,这里因为剧情所需,改了一下。)

看到他这副豪饮的样子,张念心这才回过神来一把将酒葫芦抢了过来。晃荡一下,只见轻飘飘的,显然里面的酒水已经无了。对着那少年无奈的说到:“想不到蜀中第一杰赵蕤的弟子神童李太白,自己也是这般年少有为,这才片刻一壶酒就被见底了,真是海量。”

那少年确是一抹嘴豪爽的笑到:“哈,不过瘾,这泸州的烧酒虽然是好酒,但还是不够烈,不够让人尽心。”

张念心将葫芦收起来,笑到:“呵,小时便是这般喜酒好醇,长大后一定是个大酒鬼。”

只见少年李白步履蹒跚,站立不稳,显然是嘴上说不够尽兴,身心上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只见他微醉着笑到:“人生得意需尽欢,饮他个天昏地暗又何妨。”

“好了好了,”张念心将他扶正,说到:“那首诗我信了,确实是你写的,毕竟是巴蜀第一神童所做。”

“哈哈哈,第一神童,不敢当不敢当。”

“得了吧,”张念心扶着他在一旁坐下,笑到:“要是你都不能称之为神童了,那让别人情何以堪啊。好了,酒你也喝完了,说正经的你那个大名鼎鼎的蜀中第一杰,师傅赵蕤呢?听说他已年近花甲,还以纵横家自居。我到是很想知道这太平年间他是怎么实行他的报复的,已经他的剑术究竟如何。”

李白摇摇头说到:“师傅任侠游历潼州,剑阁等地,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前往何处,前几日他派人让我到幼时读书的大明寺和他会和,结果今日一来他却不知前往,看来我之后要接着在大明寺读书等他了。”

张念心忽然灵机一动,说到:“唉,你说你师傅会不会到昌隆县隔壁的天鹰武馆拜访去了,听说那里的馆主武维锋近几日在开馆比武,你师傅号称蜀中第一杰,纵横家剑圣(卫庄盖聂:?)如此盛事肯定要来凑个热闹。”

但是,当张念心说完,李白却用一种看傻子表情看着她。弄的张念心好不自在:“怎么,我说的哪里不对吗?”

李白轻蔑的笑到:“我家就在离此不远的青莲乡,你觉得在此居住多年我会不知道这个武维鹰的武功是什么水平吗?”

张念心疑惑到:“你的意思是?”

“嗨,”李白一拍手,说到“当初我拜师傅为师的时候,这家伙大把大把往我家中使钱,不让我请师傅来他们武馆,说是怕自己这间武馆太小,容不下他这条真龙。后来我的纵横剑法小成以后和他们武馆的几个弟子比试过一番。你说这般无用的弟子,这般不足的底气。蜀中第一刀?他配吗。”

听完李白这如此狂妄的言语,张念心心中也对这个武馆有了几分认知,笑到:“要不是有名师做底气谁敢似你这般狂人妄语。”

“哦,对了”李白拉着她的袖子撒娇到:“谈了这么久,姐姐你还没给我说你的名字和来历呢,快告诉我吧。”

张念心笑到:“在下姓张名念心,无字,荆州江陵人。”

“荆州?”一听说她是山南东道人,李白立时来了兴趣,有些兴奋的说到:“那张姐姐可曾去过襄阳。”

张念心点点头。

李白更激动的问道:“姐姐你可曾见过诗星孟山人,你一定听过他的诗文吧?。”

张念心把袖子从他手里抽出来,思索了片刻,说到:“孟山人?哦,你说的是孟浩然吧?他的好几首诗我都听过,虽然我不太懂诗文,但他诗里写的一些东西我几乎一看就能懂,例如那首过故人庄。可惜我入川的时候他便已经和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