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费正清中心”的“赛米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每位来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的学者,都会在报到的当天,得到一本蓝色封面的小册子。在小册子的首页,印着这样一行话:

“东亚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费正清中心所做的,就是力图同这个速度保持一致。”

来自国内的学者,一进入“费正清中心”的学术生活,便强烈地感受到那里学术活动的活跃与快节奏,并为这里举办的众多的“赛米那”所兴奋和吸引。

“赛米那”是英语Seminar的译音,意为学术讨论会,专题讨论会。它的形式较为灵活,规模也同正式的大型学术会议有别(英语中称大型会议为Conference),是一种学术机构内部比较经常的,对有价值的课题做出较快反应的学术活动。它所体现的交流性、参与性和热烈气氛,使它成为美国大学中一种非常普遍的学术研究方式。与之相近的还有一种叫“Workshop”的研讨会,其形式更不拘泥,内容也与现实题目结合得更紧密。在“费正清中心”,由这两种讨论会交替频繁举行所形成的“小气候”,伴着楼厅中贴出的五颜六色的“赛米那”告示,的确让人感到中心大楼里“色彩斑斓”。

抄在下面的是1997年1月新学期开始至5月底学期结束,“费正清中心”举行的若干重要“赛米那”的题目及其主讲人:

1月14日,新英格兰中国研讨会。题目:“回望文化大革命”,“改革以来的中国农业”。主讲人:威廉?辛顿。

2月27日,“费正清中心”当代亚洲系列研讨会。题目:“亚太安全的原则:一个美国观”。主讲人:克特?坎贝尔(助理国防部长)。

2月20日,“费正清中心”Workshop.题目:“邓小平的逝世与评价”。

3月7日,“费正清中心”当代亚洲系列研讨会。题目:“从战略上理解中国:是否可能?”主讲人:唐纳德?扎格利亚(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

3月l7日,东亚学术讨论会。题目:“邓小平后的中国领导人”。主讲人:威利?莱姆(《南华早报》中国版编辑)。

3月l8日,新英格兰学术讨论会。题目:“重评《发现中国史》”。主讲人:保尔?科恩(威利斯莉学院教授)。

4月4日,“费正清中心”当代亚洲系列研讨会。题目:“中国和印度经济改革的比较研究”。主讲人:布莱姆?加亚(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4月25日,“费正清中心”当代亚洲系列研讨会。题目:“中美防御关系”。主讲人:科尔?艾肯伯利(国防部中国事务高级官员)。

5月7日,新英格兰中国系列研讨会。题目:“以中国为例解析‘文明冲突论’”。主讲人: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政治学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