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圣人之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廿六章 家贼难防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堂终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最近大家都很忙。
平帝忙着亲政的事,每日里在太常丞的导引下演练着大典时的种种礼仪,一丝一苟极为认真,惹得王政君每次来看他都满意地直点头。
匡咸更忙。他是九卿之首,也是太常机构的主官。在王莽的授意下,亲政大典定在了九月初八,已经不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了。当日王莽的提议一出,就赢得了满朝文武的赞同,马屁精王舜还说宰衡此意是希望陛下在行祭天大礼时向上苍祷告,为太皇太后求增寿,如此孝心,感天动地,把王政君感动得都不行了,连连夸赞王莽不愧是王家的好儿郎。御阶之下的匡咸等人听得是心中大骇。太皇太后已经默许了的日子自然也不可能再更改了,所以匡咸这半个月基本上忙得连家都回不了了。
至于王莽,仿佛成了大汉最忙碌的人了。每日里前往辟雍,与选出来的儒生代表们探讨国之大计。许是大家都在忙祫祭大典的事,竟无一人看出宰衡坐镇辟雍是否合乎皇家礼仪。
如此以来,最闲暇的人反而成了杜吴。平帝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恐怕没有时间跟着杜吴学习了,杜吴索性就躲在西院里,每天看看书写写字,虽说毛笔字仍旧很难看,只不过都是写在竹简上,也就没什么讲究了。
时间空了,杜吴的课也又多了起来,只是他现在不怎么讲故事了,尤其面对高良姜的时候。他总觉得高良姜这几日的表现有些反常,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夏商周的历史旧闻,有一次甚至还提到了什么武林秘籍,让他有些云里雾里的。不过高良姜看他有点蒙,也就没敢再问下去,只是推说觉得夫子博学多才,以为肯定知道呢。
这一日,杜吴又在书房里写写画画。琵琶敲门走了进来,说是清风楼的胖厨子来给夫子送礼,送完了不肯走,说是有一道菜一直烧不好,想请夫子看在礼品的份上,万望点拨一二。
杜吴心知肚明,这是他跟清风楼约好的暗号。一般情况下杜吴会每隔五日去清风楼吃饭,实则是为了听取情报。如果有紧急的情报,清风楼就会派杜二以请教厨艺的名义来大司马府见他。前天刚从清风楼回来,杜二就要求见面,肯定是有重要情报。
杜吴将笔放下,把写了字的竹简拿刀刮了一下,叫过琵琶,让她把所有的字全部刮掉,便匆匆出门了。刚出门就遇到了高良姜,杜吴让他去偏房先等一会儿,便离开了。
之所以放心交给琵琶来做,一来二人已是夫妻一体,琵琶满眼里全是自己,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谁最终不会背叛自己,应该就是琵琶了。二来琵琶不认字,当初杜吴想教琵琶认字的,可惜琵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学了三日,愣是一个字记不住,自己先放弃了。
琵琶看着竹简上的简体字,满眼里都是小星星。自己的夫君总是写一些奇奇怪怪的字,有些字连紫苏都不认识,说夫君写的是天书,“東”根本不是这么写的云云,反正琵琶也不识得,她就觉得肯定是紫苏小娘子读书懒怠不肯好好读书才不认识的,偏偏小姑娘又嘴硬,所以她也不去戳破这个小姑娘的小心思。
正刮着呢,紫苏追着大黄在院子里弄得盆倒桌翻,大黄汪汪地叫起来,琵琶想起来夫君正要给胖厨师教授厨艺秘诀,可不能影响到,便急急地出门去唤紫苏。
她前脚刚走,一个人影悄悄地溜进了书房,左右翻了一下后,目光投向了琵琶刚刚扔下的竹简。
杜二果然有重要情报。
昨天傍晚时分,清风楼不知为何特别热闹,客人的数量比前一日多了一半。虽说近几日因为滞留长安儒生的原因,生意已经好得很了,但是像昨晚已经到了酉时三刻还有那么多人,在让老板杜一开心的同时,心里也是泛起了嘀咕:难道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吗?
于是他便来到二楼,在一个隔间外,听了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