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一九章 假装君臣共治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很多人的利益。

  在外驻守,喝兵血、吃空饷这样的事,实属正常。

  但在外驻守的,又没有资格参加廷议。

  有资格参加廷议的,喝兵血、吃空饷这样的低级手段,他们已经用不到了。

  京城最重要的京营,情绪很是稳定。

  大部分都是良家子,对他们而言,只要不动自己的土地特权,那愿意怎么变就怎么变,毫无关系。

  无非就是以前要练火绳枪配合长矛阵,现在改成了纯队的燧发枪,区别不大。

  而且军改上的军衔制度,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

  京营稳定,从西部返回驻扎在京城的青州军,就更加稳定了。

  对他们来说,更是没有任何的影响,甚至他们还有可能被提拔为一些练兵处的小官,前往各地操练新军。

  此次军改也不包含辽东以北的府兵,他们的血税特权仍在,而且向来也不归兵政府管辖。

  触及利益的武将,是各地的镇守正总权,因为他们是最容易喝兵血的。

  可是他们既没资格参加廷议,也没能力振臂一呼,攻入京城清君侧,主要是打不过青州军,也打不过那群良家子为主的京营。

  兵政府上下都感觉到独木难支,明显看得出皇帝这是准备把军权牢牢地抓在手里。

  至于抓在手里要干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练兵处一旦设立,每年操练定额的人数,定期退伍制度,使得喝兵血只能在练兵处这里喝。

  然而练兵处的官职太小,而且集中训练,喝兵血很容易事发。

  一旦练兵完成,就要集结成营,整编训练,安排在各地驻守。

  在各地驻守,喝兵血也不容易,皇帝肯定会派人随时巡查检阅,轮番入京。

  长远来看,整个军改计划是让全国保持一支二十万的常备军。

  另起炉灶,待全部军改之后,每年可以省下数百万两的军费,长远看又没有办法说这劳民伤财。

  短期来看,军改的步伐也不是很快。

  参谋部之类的只是先搭建起来,前期练兵处也只是操练三五万军队,旧有的部队会慢慢进行裁撤,亦或是遴选之后开赴西域、辽东等地屯田。

  若说钱财,积累下的平准的军费,省下来不少,西域的平定速度远超众人意料,国库里现在是有钱的。

  若说军备,威海已经有了一个兵工厂,既可以造枪又能铸炮,给出的价格也不高,也就和现在军中使用的火绳枪略高一点点。

  若说人才,之前的青州军里,军官比例严重超额,很多人都可以提拔出来作为营连军官,或者作为练兵处的军官。

  而且本身又有营学三舍制,更换教材,变更侧重点,这也不会有太大阻碍。

  一时间反对军改的人都慌了神,不知道该从哪里反对。

  如果说要防备藩镇之祸,可这一次军改确确实实把军权收归了中央,指挥权在皇帝的手中。

  总参谋部或者叫枢密院,一旦设立,实际上还是文官掌军,只是此文官非彼文官,区别在于出自实学三舍法还是科举法。

  不是说学过怎么算数几何就算武将的。

  有战功的老将们在参谋部镇场面,其实并没有兵权。

  兵权实际上牢牢地把握在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