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零三章 奇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钰知道准部要完,也知道可能西路大军正在和自己抢攻,甚至猜测皇帝应该会接受大策凌敦多布的一些条件。但这并不妨碍他猛攻,投降一方的条件,永远是接受投降的一方提出来的。

  投降之外,还有个不接受投降,自古灭族的族群多了去了,大顺得有让其灭族的能力,才能谈出一个更为有利的臣服条件。

  眼看着大功在前,参谋部的人坐不住了,他们向刘钰提交了一份大胆的计划。

  “大人,准部尚有一些残兵。若其不接受臣服的条件,必要寻机与我决战。大人何不带兵走赛里木湖的草原一线,却分出一支奇兵,千余人就足够。”

  “从这里翻越科古琴山,急行军直插奇努克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若敌相救,则大人随后掩杀;若敌不救,则我破城,俘其妻妾子嗣,乱其军心?”

  吴芳瑞说出了参谋部拟定的“子午谷奇谋”,奇努克城就是准噶尔部的统治中心,那里有城,有店铺,有叶尔羌上贡的粮食,还有准部贵族的家眷,以及之前抓获的叶尔羌的黑山派、白山派的教团领袖,还有耕地和毛呢纺织作坊。

  对这个大胆的计划,刘钰略一思索,便觉得大为可行。

  他不是很在意别的东西,真正在意的是“黑山派、白山派的教团领袖”,都被准部扣押在奇努克城。

  陕甘地区的绿教,此时还是哈乃斐派为主流,逐渐世俗化,大顺也牢牢把持着执法权和行政权力。

  叶尔羌的,则是苏菲派的纳格什班迪耶教团,这个教团刘钰在前世也常听,在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都闹出了好大的动静。

  被准噶尔扣押的和卓,其实就是“赛义德”的波斯转音转译后的称呼,自称是法蒂玛后裔,真正的“圣裔”,然则实际上是自封的。

  这群人的存在,也正是刘钰力主留下准部的真正原因。

  陕甘已经有些世俗化的哈乃斐派,最好还是有一道黄教阻隔,不要让苏菲派的纳格什班迪耶教团传过来。

  哈乃斐派不是苏菲教团的对手,真要是没有了阻隔,那大顺起家的西京,日后必有大乱。

  现在也不知道皇帝考没考虑到这个问题,吴芳瑞说起奇袭奇努克一事,刘钰一下子反应过来了,心道何不来个先斩后奏?

  吴芳瑞并没有考虑这些宗教上的问题,参谋部的想法便是不管准部到底愿不愿意接受大顺的条件,先打了再说。

  打了再谈,边打边谈,而不要他们说和谈,就放着这么大的优势不打了。

  如今大军必要走赛里木湖,转向伊犁。

  路途好走,也更容易获得补给。

  沿途数战,给参谋部的人带来的极大的信心,认为一千余人完全可以完成这一次奇袭。

  一则奇努克城的守军必然不多,能搜罗到了残兵都跟着噶尔丹策零在赛里木湖附近集结。

  二则奇努克城囤积着大量的粮食,被俘获的人都说,伊犁地区有不少耕地,被抓来的黑山派、白山派的教徒,都是作为农奴在那种地的。而且每年准噶尔还从天山以南收不少的粮食为税赋,都囤积在那。

  三则绕后偷家准部残兵再也没有打下去的勇气了,对于整个大局有利。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参谋部的军功。

  想着牧民们知道一些翻山的密道,准部即便有守军,也不足为虑,便提出了这个计划。

  大胆的计划摆在了刘钰面前,吴芳瑞立功心切,解释道:“大人,我们以为,把掷弹兵营拨出来,再辅以二百工兵,两个步兵营。骑兵不要、辎重不要、炮兵也不要,从这里翻山,五天时间即可出其不意地来到奇努克城下。”

  “大人带着大军在赛里木湖对峙,待我们偷家成功,准部不战自溃。到时候再以招降,也更容易一些。”

  这个计划看上去大胆,刘钰觉得单从战斗力上考虑,问题不大。

  原本时空里,大小和卓在天山以南发动叛乱,用计包围了一支三百人的清军。

  结果一万两千人围攻这三百人的清军,被这三百人的清军打成了一场堪比“西拔牙征服阿兹特克”的战斗。

  三百人不但没被歼灭,在死伤百人之后从容渡河。

  这就是妙计横生、算无遗策,然而野战打不赢就并无卵用的鲜明例子。

  也证明其实只要给足军饷,让士兵吃饱饭,中原打打周边的部落,就这火药时代,人人都能当万夫不当的关云长。

  现在准部最有战斗力的那部分兵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