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五零章 故智新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阵挪过去的时候,敌人可能已经补上了漏洞。可要是不列阵前进,即便有漏洞,没有阵型也是毫无意义。”

  “燧发枪配合刺刀,一旦敌人的侧翼出现弱点,则可以迅速纵队前进,在敌人的阵型调动完成之前,在弱点处发动进攻。”

  “更薄的横队,比方阵快;而纵队,又比横队快。”

  “孙子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或曰:凡与敌战,若彼众多,则设虚形以分其势,彼不能不分兵以备我。敌势既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

  “此皆大略,然而细思之,临阵决战,无非就是以众击寡。队列走的越快,才更有机会创造出以众击寡的机会;或者敌人露出破绽的时候,才能抓得住。”

  这是之前不曾讲过的,吴芳瑞也不知道自己讲的对不对。

  本身营学里一直到武德宫,是要教武经七书的,教的人未必能懂,学的人也只是自我思考。

  这些兵书读过后,与刘钰这几个月来的训练和讲解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生出了这种想法。

  他在内心已经支持了刘钰的看法,认为大顺的军队体系落后了。

  总体上大顺的军事比前朝要强得多,完全淘汰了火门枪、多管铳、迅雷铳之类脑洞大开、实战检验证明完全不行的东西。

  代之以重火绳枪、轻便火炮,完成了三十年战争后期水平的军改。

  闯军当年成名的,就是长矛阵和三堵墙,一片石之战也是打崩了衰弱的关宁军。

  然而潼关之战,大顺军被鞑清上了一课。在当时东亚最强的汉奸炮兵轰击之下,和浑河血战一样,大顺军的厚阵被炮兵轰崩了。

  之后荆襄反击,或许是源于当时燧发枪枪机还远不成熟、或是源于鏖战之下的无可奈何,总之大顺建军的路子就固定下来了——对抗大炮的最有效办法,是更多的大炮。

  强势的炮兵,以小口径火炮弥补火绳枪投射能力的不足,长矛阵掩护,府兵轻骑保护侧翼,火绳枪和大炮猛轰打开缺口,着重甲的精锐肉搏兵从缺口冲击,无往不利。

  火绳枪结阵稀疏火力不足?搞什么燧发枪,人背马坨找个土堆架起来就能用的小口径炮加强就行了,走着前朝的思路,搞各种小炮加强投射火力。

  这思路不是不对,而是火绳枪火力不足之下的两种思路。

  只是当燧发枪加刺刀这个挂开出来后,随着打火率提升、刺刀从插管到套管到卡榫,此消彼长。

  最终在某个阈值点,可以密集列阵的燧发枪全面反超了小口径炮加火绳枪的火力组合。

  古二爷搞那么多皮炮的思路,其实也差不多,可以理解成加强的大火绳枪。

  蒙古人没有炮,准噶尔人也是最近才从瑞典军官列纳特那开始组建炮兵。

  西南土司叛乱平叛是治安战,而治安战的经验,就是更多的轻便小炮弥补火力。三五十斤的、百十来斤的、二三百斤的,扛着能走、匹马能驮,西南山地,轻便为先,能打个百十米远,或者近距离射出一堆碎石铁渣,就能压制对方。

  罗刹使团有资格评价大顺的军事体系在东欧平原上肯定会吃大亏,厚重的阵型一旦炮兵被压制,就是靶子;只要进攻,就可能脱节露出破绽。

  但周边的小国、土司、部落和国内起义军却没资格。

  仗着自己炮多,欺负没炮的。仗着自己阵厚,随便让蒙古人冲。

  所谓拳打幼儿、脚踢耄耋。

  吴芳瑞倒没有这样的视野,但他这几个月被潜移默化地灌输了许多,内心已经认可了刘钰的想法。

  结合着自己对兵书武经的理解,说出来自己的思索。

  说完这些,内心不禁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这算不算画蛇添足。

  刘钰也没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表情,又询问了他一些其余问题后,便让他离开了。

  在刘公岛的新营房里住了几日,和一些同来的恨恨地表达了对漂亮的砖石结构的刘公岛海军学校的羡慕后,吴芳瑞忐忑不安的心情也终于化为了一声兴奋的怒吼。

  他被录取到了参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