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舛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不谋而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虽说汪德臣大军的南下速度,也在宁远的预期之内。还卡着这个时间点,完成了一大堆的复杂计划,显出了他的测算无遗与料敌先机。

  可现实的效果却相当的滑稽,如果只用三个字来评价的话,那就是“然并暖”。

  眼看着大安军的移民工作进展不力,原本“进退如风”的他这下也是潇洒不起来了。

  这每一个移民都是他的“真金白银”,不可能抛下他们只管自己撤退。可要是对他们“一心一意”,说不好又要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压力大不大?一贯以全大宋第一淡定著称的宁远,这下也开始慌了...或者说紧张、焦虑、失眠。

  所有能够动员的军队全都被召集到了金牛堡,刨去伤亡与跟随移民队伍的两百人外,骑兵还余九百人,而步兵也不过七百。

  合计一千六百人,与他从苦竹隘出发时的兵力相当,忙活了一个月下来仿佛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段元鉴的两百人和移刺合的一百人没有算上。)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最紧要的自然还是赶紧拿出对策,留还是走,都需要有个说法不是?

  所以沔州这头是汪李二人撕了个天昏地暗,而同一时刻的金牛堡内,情形也是不遑多让。

  征行千户所正堂上,十几个指挥以上的将官齐聚一堂,唇枪舌战正在上演。

  “曹指挥使,你主张留下来死守,可有没有想过我军可是后继无援的孤军,万一要是被贼军包围,恐怕难逃全军覆没的结局!”

  焦达说话间神色极为激动,显然是力主撤退的一派。至于场内的其他人,除了曹文宏外都是面色铁青低头不语。

  包括宁远,也是用手撑着脑袋,闭目低头的靠在太师椅上,像极了闭目养神的样子。

  至于曹文宏则是怒目圆睁,十分生气的盯着焦达,还未等对方说完,就抢先开口说道:

  “可大安军的百姓现在刚过了三泉县,最少也得七八天的功夫才能过江,我们就这样一走了之的话,让他们这几千人怎么办?难道都送给贼军不成?”

  “可我们不走又能起个什么作用呢?难道你想让大家跟着一起陪葬吗?”

  焦达似乎对曹文宏的说辞完全不买账,甚至认为对方就是感情用事,毫无理性可言。

  要这么说也没错,因为曹大官人之所以坚定了留下来死守。最重要的决策依据,主要还是宁远他没表态啊!

  这说明了什么?大官人这是不想走啊!什么叫察言观色?什么叫懂得站队?

  这就是典范与楷模!

  他就这么个三观,你和他讲什么理性不理性的都是扯淡,所以不用说的只能狡辩到底。

  “谁说留下来就是陪葬呢?!贼军有多少兵马你都很清楚?现在不过只是沔州一地有些异动,就把你吓成了这个样子?!”

  曹大官人这话似乎在讽刺焦达胆小,而且还扯出一堆不讲逻辑的说辞,更是把焦达气的脸憋的通红,恼羞成怒的答道:

  “曹文宏你这不是狡辩吗?巩昌有多少兵马难道你不清楚?就咱们这点人还不够给别人塞牙缝的!”

  “焦达,你这么说就是在祸乱军心,敌情尚未查明怎能轻易言败!?如此立场到底是何居心?”

  曹文宏准备将狡辩进行到底,俩人说话间就变成了激烈的争吵,惹得宁大官人也是眉头一皱,连忙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