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开局就杀皇帝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五章请孟夫子登天(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古道悠悠,

  黄昏残阳,

  中牟城外三五里处有一小山丘,

  山丘之上有一颗硕大的梧桐树,梧桐最早本就生于中原大地,所谓凤不落凡木,独栖于梧桐,这梧桐便是在洪荒史诗中是难得的奇珍异宝。

  此刻正值立秋时节,枝干上满是焦黄色的树叶,有大风吹来,树叶被风卷起,在半空中摇曳着轻旋着落下,低头望去泥地中已经余下许多枯叶,便是空气中都带着萧索的气息。

  身穿布衣的清瘦老者正长立直立于树下,静静地望着在风中摇曳的树叶,周遭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气韵。

  “立秋分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一候时节了,”

  “老夫离开齐国也已经三月有余了。”

  孟夫子望着北地的秋景轻声喃喃道,清风拂面有些微凉,飘逸的长发被风扬起,细微之间可见几丝斑白。

  “叮当,叮当......”

  孟夫子的腰间有清脆的声响传来,腰布上系着的上好的玉玺相撞穿出的声响,比那大珠小珠落玉盘声音还要脆生得多,仿若世间最为精美华丽的乐篇,便是远远听着也觉得心旷神怡。

  “夫子,是在等候故人吗?”

  看着孟夫子久久不见动作,

  等候在一旁的曾敬酒拴好瘦驴后疑惑出声道。

  “故人?”

  “姑且算得上故人吧。”

  孟夫子微微颔首笑道。

  曾敬酒得到答案也没有多想,毕竟孟夫子是当代大儒,所谓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也是毫不夸张,在这偏远的赵国有故人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那学生为夫子烫上一壶热酒。”

  “以酒会友想来也是极好的事情。”

  曾敬酒闻声笑了笑,从背后的竹篓中拿出一个小火炉和几截果木炭有条不紊的拾倒起来,能为夫子温酒于自己而言也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情。

  “圣人先贤有言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孟夫子温润如玉的嗓音在山丘之上悠扬而起,仰头望去只见夫子正捧着一卷《中庸》轻声朗诵着,嗓音不似少年的清朗,也不似中年人的粗犷,而是带着丝丝磁性,听在耳中莫名让人心安。

  曾敬酒低头吹燃火折子,引燃木炭之后铜炉很快便暖和起来,一坛子上好的竹叶青倒入了铜炉之中。

  淡淡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吸入鼻中,回味悠长。

  纯润的嗓音回荡在耳边,

  余音绕梁不止。

  曾敬酒看着梧桐树下那道身影,再次低头闻了一口酒香,酒不醉人人自醉,整个人极为恬静舒适,恍惚之间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在稷下学宫中苦苦求学的时候。

  脑海中思绪翻飞,

  自从那身穿蟒袍的少年郎离开齐国之后,自己也回了稷下学宫,原本想着后半辈子便在山上做学问,教书育人,了此余生罢了。

  可没想到自己上山的时候刚好碰上了这辈子最敬仰的人下山,本就是同宗同源依然能够极其清晰得感受到那如同烈阳一般的浩然之气,一时间惊为天人,可惊叹之后却发现那骄阳正在走向黄昏,那光芒在以一种极为缓慢的速度溢散。

  惊恐,

  那是一种溢于言表的惊恐,

  速来平稳的双手也是轻颤起来,

  甚至于比齐皇身死的消息传入耳中还要来的震惊,自己心目中最为崇敬之人,竟是在缓缓的走向平凡,乃至于死亡。

  要知道孟夫子一身浩然正气已经修行百二十年,若是不出山门,甚至于一遭顿悟,能够迈入一品的人,怎么就变成了如此模样。

  或许用不了多久,这个光芒万丈的稷下学宫前祭酒,当朝陛下的先生,齐地数十万读书人心目中的圣人就要变成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了。

  稷下学宫,

  那万步台阶之下,

  “夫子,您就要离开齐国了吗?”

  “嗯,出去看看。”

  孟夫子笑容温和道。

  “可是您......”

  曾敬酒欲言又止道。

  “将死之人,总不能当真躺着等死吧?”

  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