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开局就杀皇帝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七章鸿鹄之志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魏国,

  安邑,

  高大的城郭用青砖堆砌有些许斑驳,这座恒硕在西北方向的巨城,在百年的沉淀下一砖一瓦皆是带着古朴的韵味,可同样古朴之中蕴藏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古板。

  也可以说是顽固,

  “魏无变数,何以应对这大世之争?”

  张仪踏入城门,深吸了一口气,望着这座古老的城池,不知为何总觉着这空气中里隐藏着一股极为腐朽的气息,也可以称之为幕气,说来也是奇怪,明明是国力鼎盛之时。

  北伐一事仅仅也只是皮肉伤罢了,远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魏国放眼整个天下也算得上一方豪强大国,可张仪偏偏却嗅到了一股子行将就木的味道。

  怪哉,怪哉……

  城中依旧是人潮如织的景象,

  两个身穿锦衣正在游玩的安邑膏梁子弟看着不远处的张仪,揉了揉眼睛,确认没有认错后,装出一副着急赶路的模样,街道很是宽阔,可好巧不巧还是往着张仪的方向迎面撞了上来。

  “呦,这不是张兄吗?”

  其中一个膏梁子弟低头揉了揉额头,

  装出一副诧异的模样惊呼了一声。

  “当真是张兄回来了!”

  身旁的同伴也是配合着吆喝了一声。

  “张兄,周兄。”

  张仪早就看透了这些小伎俩没有丝毫恼怒的模样,极为温和的行了一个读书人的礼节,脚下也不易察觉的错开了一步,并不愿意相隔太近,也可以说是一种下意识的疏远。

  “不知张兄这趟游历得如何?”

  “一生所学捭阖之术可曾找到赏识之人?”

  那膏梁子弟言语颇有些轻佻的开口道。

  “说来也是奇怪每次问起张兄师从何人,也不言语总是推脱,也不晓得到底有没有那所谓的高人,还是出去游玩享乐几年信口胡诌出来的。”

  “咦,周兄岂不是明知故问,哪壶不开提哪壶,你看如今张先生的穿着打扮,想来也是还没有找到那伯乐。”

  一旁的同伴细细打量了张仪身上的穿着打扮,寻常的粗布方巾,身上的深色长袍也是风尘仆仆,一副极为典型的穷酸文人模样。

  便对着那开口的膏梁子弟假意抱怨了一声,可声音确是不小,引得街上的人寻声看了过来,眼见目的得逞,微不可查的笑了笑。

  “张仪?”

  人群中的魏地百姓中有人认出的张仪的模样。

  “这便是那偷玉的张仪?”

  有人惊呼出声,

  “他奶奶个腿,怎么还有脸回来?”

  有人骂骂咧咧。

  “啐……”

  一个粗粝的汉子更是直接吐出一口浓痰到了张仪的脚下,没有丝毫的顾忌,围观的群众也是一脸鄙夷的模样。

  “看那腰板挺得笔直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干了什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呢,真是恬不知耻,丢祖宗的脸面。”

  “他娘的,整日游手好闲,”

  “只晓得天南海北的胡吹,那地里的老母牛都快被你吹到天上去了,也不见有人搭理你,他娘的,整日在各国跑来跑去丢的不光是祖宗脸面,还有咱们魏人的脸面。”

  更有甚至直接开始骂街了,

  说起这一茬,

  也算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

  早些年成张仪在魏国未得门路便去了楚国,投到了相国门下,正好楚君赏赐了那人一块美玉,有一天,那人带着手底下的门客们一起出去饮酒游玩,酒兴正酣时,让人拿来那块美玉把玩炫耀。

  大家没有见过纷纷称奇,于是相互传着观赏,那人也赚足了面子,可奇怪的是最后这块宝玉竟然不翼而飞,怎么也找不到。

  东西丢了自然得有个背锅的,可背锅的总得是个软柿子,好欺负一些,而四下望去最软的便是场中这个魏国的落魄贵族子弟张仪了。

  所以这口黑锅,

  张仪背的明明白白。

  出师未捷,

  还背了个偷窃的名头,

  灰溜溜的回了魏国更是遍地白眼,

  最后辗转发侧到了乾国,

  得大乾储君看重这才有了这一遭魏都之行。

  ……

  “再不济祖上也余下了爵位,可偏偏要东边敲一棒子,西边打一榔头,惹得一身骚不说,啥好处没落着,老老实实享受祖宗余萌不好吗?”

  有年长的魏人长吁短叹道,咬着牙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说起来得益于魏国的体制,国内百姓还是极为团结的,这老者倒也算肺腑之言。

  可偏偏肺腑之言最为伤人,

  张仪听着耳边断断续续的言语,

  心头滋味莫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