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开局就杀皇帝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八章嫁女五算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的记忆中荀彧本就是随身佩戴香囊很有气度的帅老头。

  要知道在许多人固执己见的眼中仪表对一个官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荀彧显然极为符合世人对名士的印象。

  “颍川郡,颍阴县。”

  “说来也是缘分,听闻殿下南征之时便是驻扎在颍川郡,故居颍川本就地处边境是四战之地,说句不当说的话,如天下有变边境之地战火纷飞实在不是久居之地。”

  “如今殿下南征大胜,可边患未绝,甚至压抑过后的爆发更为恐怖,遂老夫这趟回乡也存了迁居的心思。”荀彧抚须坦然道。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不知荀公,迁居何地?”

  徐闲脑海中思绪翻飞,原本的记忆中荀彧也迁居一事,本就打算存着让荀彧入京畿之地处理内政民生,如今看来倒是可以顺水推舟了。

  “尚未有定论,大抵是往腹地在迁一些。”

  “另外这趟来临安寻殿下,还有一物相赠。”

  “既然有缘在地相见,那么便直接赠与殿下。”

  荀彧推开车厢的木门入眼是堆积的书籍。

  “老夫周游齐境之时,对齐境风土人情人一类心生些许感触便一一提笔记下,另外对齐境一些地方的文治政令也有些许研究,想来殿下往后是用得上的。”

  荀彧轻轻翻开书页,还带有淡淡的墨香。

  “另外上党一役往后齐地的民怨已近到达了一个顶峰,殿下虽携兵锋之盛断送了齐境数十年的国运,可观眼下的同仇敌忾场景恐怕用不了多久齐国便能恢复元气,还望殿下谨记于国而言胜负乃国力之争,而非兵卒之勇,将帅之才。”

  “不知不觉间已经芒种了,齐境已经风调雨顺许久,今年也不例外粮仓小麦已经堆积如山,芒种往后还有一季秋收稻。”

  荀彧轻声喃喃道想起游历途中的种种景象眉宇间是挥之不去的忧愁。

  “荀公可有破局之法?”

  “破局?”

  “破局之法想来殿下也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意去做罢了,又何必多言。”

  荀彧莞尔一笑道,徐闲也是苦笑不语。

  “本殿先行谢过荀公赠书!”

  “迁居一事既然尚无定论,不若迁往长平县。”

  “长平距上京不过百十里之遥为京畿之地也算繁华,原本在那作恶的会昌寺已经铲除,官服那边还有许多空余出来的土地若是荀公愿意,我这边休书一封送往乾境。”

  “长平县?”

  “这……”

  荀彧有些迟疑,讲到底这份礼太大了些,既然应下了迁居一事自然不单单指寻个土地那么简单,其中诸多事宜安排下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荀公,可曾想过入仕?”

  方才迁居一事还未落下,

  少年郎再度开口道。

  “中书令的位置秦公已经坐下了。”

  “可尚书省的位置如今还是余着的。”

  少年郎清朗的声音在荀彧的耳边响起如同春雷一般轰然作响,历朝历代朝廷制度皆有所变动,如今在乾国三省六部其中以中书省权柄最重,可尚书令同样也是极为显赫之位。

  “尚书省?”

  荀彧轻声喃喃着。

  “老夫何德何能一步登天?”

  荀彧苦笑着摇了摇头。

  “如是盛世,自然一步一步徐徐图之。”

  “可如今身逢乱世,自然不能用常理度之!”

  ……

  “如今的局面荀公也是省得的,这趟南下有些事本殿不得不做,所以死局已定,要想破局只能以国力碾压,有荀公坐镇尚书省处理内政,本殿相信乾境的发展不弱于齐境。”

  “本殿还请荀公出仕!”

  说得口干舌燥自然是为了如今这最后一句话,少年郎望着那中年文士躬身一礼。

  “殿下……”

  荀彧扶起徐闲欲言又止。

  “殿下如此信得过老夫?”

  “白将军,赵将军皆是尚未及冠之人,尚能统帅左右边军,荀公为王佐之才如何不能为尚书令整顿内政居中持重?”

  少年郎轻笑道。

  “百指挥使安排一队碟子暗中护送荀公回乾境,此外迁居和入仕一事,你传信于上京,父皇那边自然会同意的。”

  “荀公,切勿多言!”

  “本殿还要去一趟永安城,便不再过多寒暄,这车书籍还劳烦荀公保管,想来处理内政时也能借鉴些许。”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