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陶砚瓦沈婉佳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异国“书寇”(37)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按照头天晚宴上约定,第二天下午3点再座谈,由岳顺祥主持。中方有陶砚瓦、屠春健,以及北京市规划设计院的两个专家参加,外方除了方永晖、横井康夫、猪股伸树之外,又增加了一个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留学生中村纪子。纪子一见陶砚瓦,老远就笑着跑过来,嘴里还说着“陶主任好!”

中村纪子看上去30岁上下。无论看她的模样,还是看她的穿着打扮,还是跟她聊天,不知道的人都不会以为她是个日本人。她本是东京都检察院的检察官,是公派来中国留学的。陶砚瓦曾去她们学校讲诗词课,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很着迷,认识陶砚瓦后就偶尔有些联系,陶砚瓦有什么诗词、书法活动,都邀请她参加。这天一见面,才知道原来她是猪股伸树的表妹。

纪子的到来,使猪股和大家的沟通交流更容易一些了,因为纪子才是更合适的翻译。

岳顺祥让双方人员分别作了介绍,座谈就开始了。轮到猪股先生发言了,只见他表情格外严肃,情绪十分激动。象是憋了很久突然开了闸,滔滔而出,洋洋洒洒,讲完一段,没等纪子译完,就急不可待地开始讲下一段了。大家凝神静听,倒也未觉其怪。他说:

日本的传统文化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日本人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一些融合和取舍。比如日本的传统建筑就多了一种简洁甚至禅宗的味道,还有日本更多了些对建筑的精细化追求。我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房子,更重要的是要留下文化财富。因为房子更具有时代意义,更有超越时尚的永恒魅力。

1975年,日本日建设计为上海宝山钢铁厂进行了工业建筑设计,是外来建筑设计机构最早进入中国的,这比1979年北京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更早。

日本建筑师比较注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我们吸收西方的东西很大胆,但决不能丢掉自己文化里的好东西。两个都要有,都要体现在一个建筑里,这很难。日本在这方面也动了不少脑子。但有6人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说明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