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寻找失落之城上官雨于紫瑄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王子鸣的线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载。上古时期,中国有一座山,名为“不周山”。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只可惜“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传言曾有凡人为见神仙一面而只身上山,但却未曾见其返乡。自此之后,人人皆炼其身,锻其骨,以使得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攀登“不周山”,后由于天条的放宽,无数凡人开始修行,为使自己能早日功德圆满,不少人开始竞相挑战“不周山”。

而这“不周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昆仑”。

“什么!昆仑山就是不周山?”上官雨很是惊讶。但随后马上释怀。因为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在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也被誉为“万山之祖”,也是“万神之乡”。所以,如果说昆仑山是通往天界的路径,也到不稀奇。

就在上官雨自以为了解时,张会长突然一笑,道:“你是不是以为,昆仑山就是昆仑山?”

“啊?”张会长的问话,让上官雨愣了。

张会长解释道:“此昆仑非彼昆仑。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这里提到的“昆仑”,非今天新疆、西藏、青海间的那座昆仑山,而是酒泉市正南的祁连山主峰一带白雪皑皑的高峻群山。祁连主峰一带为古昆仑山,古人对此有明确的断定。《括地志》说,“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另外《晋书?张轨传》记载:“永和元年,以世子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

那“昆仑”是如何演化成了“祁连”呢?张会长表示,秦汉之际匈奴侵入河西后,“祁连”词汇才开始出现。颜师古云“匈奴谓天为祁连”,匈奴语“祁连”和汉语“昆仑”语义相同。“祁连”当是“昆仑”的匈奴语转音或意译。祁连山即古昆仑山,古昆仑山即祁连山。有关昆仑的神话,如太帝在下界的都城,西王母的玉山、瑶池、居室,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穆天子会西王母等等,皆指的此山。

另外,《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这句话让张会长深深怀疑,灰发道人的仙尊也许就是神话传说的“西王母”

听完张会长的一番解释,上官雨脑袋晕晕的。他现在深感中国神话的渊博。他揉着脑袋对张会长说:“您的意思是说,王子鸣有可能去了祁连山?”

张会长耸耸肩表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