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王朝1587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蠢蠢欲动的顺义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钧合上了手中的章奏,

  “安边之事,实乃非抚赏无以示羁縻,非兵威无以为讋服,最怕边将狃于小利,横挑大衅,吴兑、郑雒,抚赏兵威两手并用,先文谕而后攻战,三次册封顺义王告成,不可不谓厥功甚伟也。”

  张诚仍不住奉承道,

  “都是皇爷用人得当。”

  朱翊钧笑了一下,将章奏放回了桌上,

  “前几年朕就说了嘛,郑雒在边镇,节省钱粮,是好官,边上该用他。”

  “万历十一年的时候,吏部推升郑雒协理京营戎政,说他在边九年,劳绩已久,按照资历应予升迁,朕当时就给否了。”

  “这各处要紧事情重大的,必须推其堪任用的,哪里能以资格历俸为升迁准则?如推郑雒在京营,便是放在闲散,没的可惜了好人才。”

  张诚回道,

  “如今顺义再封,边境无虞,各部进马请市者绎络而至,此皆仰赖皇爷运筹帷幄。”

  无论是自己当皇帝,还是作为万历皇帝,朱翊钧都是相当有自知之明的,

  “边臣主边贸,顺义王再封,郑雒必有题奏。”

  张诚忙从朱翊钧手边的一堆奏疏中找出郑雒的章奏,

  “奴婢见得,郑雒所奏,共有三事,一为定马数,二为限赏额,三为明军令。”

  朱翊钧接过奏疏,还没翻开,就先赞了一句,

  “提纲挈领,很是得当。”

  朱翊钧一面说着,一面打开章奏看了起来,

  “此等三桩事情,你却如何以为?”

  张诚道,

  “都是要紧事体,皇爷宜委之推行。”

  朱翊钧问道,

  “如何要紧?”

  张诚道,

  “先帝爷议贡之初,宣镇款市速成,时至今日,却是抚赏无节,市马无数。”

  “大同、山西虽有定数,而蒙古部众恣意要索,主事官员情非得已,故而丝丝与之,积尺成丈。”

  朱翊钧沉吟道,

  “岁赏款关,不得轻省,朕记得万历十一年时,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今之陕西总兵官张臣代之,朵颜长昂因忌惮张臣,故而使其从母土阿、妻东桂款关乞降。”

  “后又有俺答弟老把都弃妾猛可真、乞庆哈弃妾大嬖只与小阿卜户犯黑峪关,其时张臣令将士出塞捕二十三人,系之狱中,令其还我中国被掠军民。”

  “猛可真以所爱者五人在俘中,故许献还所掠,又亲叩关索故赏,虏夷狡诈轻浮,若无岁赏利款,何以制其根本?”

  朱翊钧的话是有历史根据的。

  历史上的顺义王扯力克受封顺义王后,对青海蒙古部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合纵连横。

  此时由于明蒙互市,许多青海蒙古部落皆经过甘肃参加互市,扯力克便时常纵兵抢掠,不断吞并当地部落。

  万历十六年,扯力克进入青海,与当地部落联合,攻打西部的瓦剌部落,次年又在西宁修筑寺庙,与明朝甘肃总督梅友松发生冲突。

  除此以外,扯力克还时常命麾下部众打劫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各国商旅,掠夺财物。

  这些蒙古部落进入青海地区后,大肆屠杀当地原本忠实于明王朝的藏族部落,并迫使他们南迁,使得明朝边境藩篱逐渐减少。

  因此从万历十五年起,朝廷上下对青海出兵动武的呼声甚高,但这一时期的西部边患,多是小打小闹。

  直到万历十八年,自以为实力强大的扯力克对明朝发起了突袭,他以四千蒙古军先后进攻了甘肃的临洮、渭州、河州三地,在短短一个月内,使得明朝两位总兵战死,五座军镇沦陷,边境军民死伤无数。

  明朝甘肃总督梅友松因战败免职,其职位由原宣大总督郑雒接替。

  郑雒到任后十分冷静,他并没有集结重兵发起反击,而是立刻切断了青海与河套草原之间的一切通道,断绝两地蒙古部落的联系,同时警告河套地区蒙古部落,谁敢协助扯力克就先攻打谁。

  郑雒的这一手笔,使得盘踞青海的扯力克一下子成了断绝外援的孤军。

  同时,郑雒还派人在青海各地的蒙古部落里广发告示,重金悬赏缉拿扯力克等人,并严正声明“胁裹者无罪”,引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