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兰若蝉声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因祸得福识奇宝 未卜先知送良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是鲁地赫赫有名的殷民六族之长。

  依昔公羊、穀梁之言:输者,堕也。

  先生出自前朝公卿,此时堕籍为民,故以公输自号。

  后来先生与墨子沙盘论战,受了些许挫折,便拆分条氏,隐世不出。

  后来的十二分家,自一条到六条氏分别负责六类机械研发,

  东南西北中诸条氏则主攻建筑学、工事学、基础理论等等墨家昔年强项,

  另有一支神秘的公输氏研发复杂机械,昔年偃师故技。

  虽然先生成立不同研发方向的小组,这种动议是好的。

  但是中原风云变幻,在金戈铁马的冲击下,拆分后的小家族生存困难,很多分家都已经绝了传人。

  而存留下来的家族又因为技术过于专精,受到其他相关技术的制约,再无法恢复祖上的荣光。

  现在的条氏诸族,已经无法和昔年同列六族的徐氏,萧氏相比了。”

  暅之点了点头,

  “当年田齐皇族被刘邦一分为八,从第一到第八,只有第五氏一支勉强撑到了汉末。

  失势的家族一旦被肢解,就很难再聚起人气。

  可惜公输先生当年无殷鉴在前,未预此节。”

  庆云对大族兴衰本无兴趣,他所关注的点相对比较奇异,

  “我听陈叔说过,带公字的姓氏都是出身富贵,还一直为公输这个姓氏没有传人而惋惜呢。

  今日听北条先生解说,竟然还有以公羊为氏的,这公羊氏又何贵之有?”

  那老道捻须大笑,

  “对姓氏源流,贫道到恰好有些研究,不妨卖个狂,略作解说。

  很多复姓都是有规律的,上古便已有之,比如夏后氏的后,是地位的象征。

  有熊,有虞,有娀,有穷,有仍,以有字入氏的,说明是人口众多的大部族。

  司马,司徒,司空,司寇,都是《周礼》管制司职产生的姓氏。

  你陈叔向你解释,公在复姓中出现代表出身富贵,也是有依据的。

  周代以前,公子公孙并非氏名,而是对王族成员的称呼,

  所以真正的公孙氏都是秦朝以后才出现的,是那些亡国公孙沿用的姓氏。

  而公羊,公冶,公西,公叔等氏,也的确都是由诸侯王族派生出的姓氏,大都出于鲁国。

  如我刚才所说,鲁王曾以宗邦望国自居,认为天下礼乐崩坏,天下之礼尽在鲁。

  所以鲁地王族都是一身傲骨,那些王族庶支仿佛生怕几代以后为人遗忘,纷纷的把公字加在了分家姓氏的前面。

  比如前面提到的公羊氏,就是鲁国公孙羊儒的后人。

  公冶,公西都是鲁国外戚季叔公冶的后代。

  只有公叔氏,出自卫国王族,是卫襄公感念叔叔成子当助其父复辟的功劳,特别赐予的姓氏。

  先祖当年身在鲁国,与诸公卿为伍,朝夕称礼,故不能免俗。

  取公字为号,也是这般。”

  祖暅之见这一老一小聊的很是投机,不像是一时半会儿停得下来得样子,连忙开始带节奏,

  “北条前辈,我们先去看师父送来的那批货吧?

  得空得时候,再去前辈哪里瞻仰一下飞鸢得图纸可好?”

  “哎,你自去收货,贫道这就取那图纸与你。

  这等宝贝,可不能烂在图纸上啊。

  既然今日有幸与你的义弟因梦相识,全是一场缘分。

  也许这是上天有意让飞鸢重现人间,贫道又安能逆天而行,不知成人之美呢?”

  信笺展开,上面龙飞凤舞,正是华阳先生的笔记:

  檀宗旧事,魏宫云谲,为师已窥端倪。令尊文远,身为齐将,虽存关切,不便北行。故与余相约,数载之内,当促汝北国游学。嵩山太室,天师北坛,一气连枝,汝必来思,故遗此书,敬待来时。汝既得神弩之图,定知其材难觅。为师云游数载,苦心孤诣,亦未得周全。建武元年尝游夷州,造诸岳,登越王射石之墟,访夷人太鲁之阁,于南夷山中觅得神树,韧不可折。又见龙王檀,刀斧难侵。遂雇夷人以锯伐之,径年乃断。夷王遣水路运至嵩山,所备亦经年。观云道长得之,当为建武四年事矣,此间周折,非言语可诉,望汝善用之。建武二年,华阳隐居记于夷。

  紫檀两尺粗细,神木径五尺有奇,

  均截为三丈,异香扑鼻,被缚在八轮联车之上。

  暅之捧着书信,心潮澎湃。

  原来数年之前,师父就已经和父亲在运作自己此次北行了。

  不过自己来的可能比师父之前预期略早了些,所以在观云道长寇冠云前看到了这封信件。

  这两段木头,历经三年,才由夷州送来,想来是师父为了弩机机体特别准备的木料,万万不能浪费了。

  哎?这么粗的树干,做弩机又用不了许多,如果用来做飞鸢……

  嗯,等我拿到了图纸可得好好计算一下。

  一旁的庆云却和护送神木前来的两个夷人言谈甚欢。

  这些夷州夷人,上古与中土越人同源,诸部杂处,各有领地。

  其中和中原联系最多的,便是北部的昆仑部落。

  他们与中原舟船往来做一些木料矿石生意,自汉而始,故而习俗已与中原差别不大。

  当年东吴造海舰,就曾自夷州购入不少木料。

  神木虽然硬度不高,但坚韧异常不宜折断,尤其天生防腐耐蛀,是最好的造船用料之一。

  而龙王紫心檀也是木中至坚,乃是做桅杆的好材料。

  因此孙权曾派出卫温,诸葛直二将助昆仑氏入山讨生番,争夺神木资源。

  这次助华阳先生牵线取木的就是昆仑族,这番更是派出了王子昆仑一宇亲自押送神木入嵩山。

  不过昆仑属地并不产木,这神木的砍伐其实是由昆仑盟友曹承汉的部落完成的。

  南夷州阿骊山盛产神木,曹族本是山中一个小部落。

  后来昆仑借兵攻山,掳千人而返,助曹族成为阿骊山第一大族。

  不过曹族为了彻底控制阿骊山,清剿余部,抵御其他部落渗透,

  也花了数年才稳定局势,以致东吴断了神木供应。

  卫温诸葛直也因此被“违诏无功”的罪名处决,传首夷州,以助曹族收买人心,用以安抚当年遭吴军讨伐的生番,尽快控制木源。

  这等帝王心术,也听得庆云唏嘘不已。

  东吴亡国之后,神木生意被孙恩垄断。

  孙恩卢循以五斗米道广聚徒众,称霸扬州交州外海,

  因为舟船质量优于晋军,故而能与强晋周旋十余年。

  直到名将杜慧度通过越人与夷州通商,复建楼船,才让晋军重获一战之力,于南越(既今越南)斩卢循尽歼贼虏。

  昆仑一宇和曹承汉两位小哥越讲越是兴奋,夷州的商贸倾向可以决定中原政权水军实力,这是夷州人最引以为傲的事情。

  可是自中原战乱,南朝的资源配置也倾向于北方战事,神木的生意越来越差。

  好不容易盼到陶弘景这样一位识货的买家,他们的服务自然要做个十足,派出两族王子以示诚意。

  暅之作为一代技术宅,也不免感慨,

  这所谓技术,设备,其实都受材料,资源掣肘良多。

  这样的优质木料,对于海船制造,弩机,工程机械,意义的确非凡。

  若不是师父见多识广,寻到海外夷州,自己就算得了神弩飞鸢的图纸,也难为此无米之炊。

  北条久迟也是信人,就在几名小伙伴言谈甚欢的时候,他已经捧着一卷绢布笑吟吟的出现了。

  暅之简略的扫了一眼,只见图纸的提拔是“木鹊飞鸢图”,其实是记录了木鹊,飞鸢两种机械。

  木鹊是可以滑翔数百步的小型模型,飞鸢是他的载人放大版。

  注曰:先制木鹊,以证其工。再建飞鸢,履云步风。公输子般,破墨土瓮。汝自坚壁,吾且制空。

  嘿,敢情这飞鸢是在鲁班沙盘论战为墨翟所屈之后的赌气之作,专门用来破墨氏瓮城的。

  不知道墨家后来有没有机会见到成品,又有没有给出对策呢?

  这一天的收获,真是让暅之喜出望外,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恩,说东风东风就到啊。

  东风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