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千金谋势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这个世界怎么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给孟廷议功减刑之事,赵学尔进退维谷,但很快就不只她一个人烦恼了。
  “议功?”李复书看着站在殿前的朱志行,面上惊疑不定。
  曲智被押解进京都之后,刑部很快提审了他,如赵学尔所料,他的口供和自首书上的内容差不多,再加上有孟廷写给他的亲笔信为证,人证物证俱在,孟廷的案子很快就有了结果。
  早朝时刑部尚书傅卫向李复书汇报了案情和判决结果,曲智因为没有收受贿赂,也没有直接参与或者事先知情兼并土地和杀人命案,并且从书信上看出他早就有了悔过之意,又自首有功,因此按渎职罪判了五年刑期。加上此案虽是由曲智自首之后曝光的,但实际早在姜无谄巡视地方时就已经记录在案,而曲智也正是摄于姜无谄的威名才主动自首。李复书早就放话,凡姜无谄代天巡狩时积累的案件,一经查实皆按罪加一等处置,因此曲智最后的刑期定为十年。
  而孟廷因为收受了大量贿赂,被认定为贪赃枉法罪,赃款数额之巨大,本该处以绞刑。但念在其没有直接参与或者事先知情兼并土地和杀人命案,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便免除绞刑,判了死刑。傅卫问李复书是否还要罪加一等,李复书答人死如灯灭,往事已矣,一切恩怨情仇烟消云散,何必再加罪刑?因此孟廷最终仍然被判了死刑。
  双方供词契合,案件案情清晰明了,本应该就此结案,但此时却有人提出了要给孟廷议功减刑。
  议功减刑的事情虽然少见,但也不是没有过,可此刻为政殿上的气氛却有些怪异。
  因为提出要给孟廷议功的人,是朱志行。
  孟廷因为数十年前的一次举手之劳,成为了当朝皇后的救命恩人,一下官升数级,奖赏无数,一个籍籍无名的侍卫瞬时变得仕途坦荡。这样的传奇故事在两年前可是极大地轰动了京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孟廷是赵学尔的救命恩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再也不可分割。
  还有一件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便是赵学尔和朱倩之间的恩怨。三年前所有人都以为朱倩会成为太子妃的时候,赵学尔横空出世,抢走了原本应该属于朱倩的荣耀,以至于现在做主中宫的人是赵学尔,而朱倩只能屈居于一个妃位。皇后和后妃之间的差距,不单是这一时名分的高低,甚至对家族的绵延和后代子孙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所以赵学尔和朱倩之间的恩怨不单是她们两个人之间的,更是赵家和朱家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
  如此影响深远的、几乎不可化解的仇怨,双方不打起来都是万幸。
  可朱志行现在却主动为赵学尔的救命恩人求情,这叫人如何能不惊讶呢?
  尤其李复书知道这罪加一等的法子便是朱志行想出来的,也大略清楚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可转眼他竟在替孟廷开脱,这下连李复书都不知道他究竟想干什么了。
  朱志行站在大殿中央,在一众大臣们之中显得尤为突兀,绝大部分人都向他投去疑惑和探究的目光,偶尔有一两道了然和忌惮的神色夹杂其中。但他本人却仿佛根本不受这些目光的影响,神色平静地继续为孟廷陈情:“孟将军虽然犯错,但他多年前曾经救过皇后的性命,功劳卓著,再加上他此次犯的也并非十恶重罪,还请皇上看在皇后的面子上酌情议功减刑,饶孟将军一命,也能体现皇上和皇后对功臣故旧的一片爱护之心。”
  这话若是换一个人说出来,必定感人肺腑,好一副尊君重友的仁慈心肠。
  可惜这些话是从朱志行的嘴里说出来的,众人除了目光中更添一份探究的意味之外,想的便是这个老狐狸究竟在搞什么把戏?
  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紧接着又有更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卫亦君突然站了出来,高声道:“臣以为朱相所提之事不妥。”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卫亦君来京都之前,便是在赵学尔的父亲赵同的手下办差,而且极受赵同的重用。平日里赵学尔派人与大臣们问政,也是找卫亦君最多,所以卫亦君与赵家父女的亲近不言而喻。
  可他此时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给孟廷议功,众人一时都有一种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的感觉。
  尤其李复书知道赵学尔在卫亦君心目中的地位比赵同还高,而柳弗愠更知道卫亦君对赵学尔的情谊,此时再看朱志行和卫亦君的举动,李复书和柳弗愠二人不由得思虑更深。
  卫亦君站至朱志行的身边,两个人对视一眼,仿佛都从对方幽深的眸子中看到了火花四射。
  只这一眼表达了类似交战的讯号之后,卫亦君便错开了眼锋,转而面向李复书,缓缓开口:“如今各项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改革之事业道阻且长,尤其代天巡狩的使臣刚刚换了人选,吏治改革正处于极为敏感的关键时期,皇上前几日才说了要严查严打贪官污吏,若是这个时候议功减刑,便与改革的初心相悖,所以臣以为此时不宜给孟廷议功。”
  朱志行呵呵笑了两声,看卫亦君的眼神犹如看负心汉一般:“可孟将军与他人不同,他救过皇后的性命,卫侍郎与皇后同出承州,还曾在赵国公的手底下办差,现在却一心置皇后的救命恩人于死地,不知皇后知道了该有多么的伤心。”
  卫亦君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如炬,毫不理会朱志行地嘲讽,凛然道:“既然是改革,便是自上而下都要遵守,岂能因为他有过一些功绩便不遵守国法律例?我想即使皇后知道了也不会怪罪。”他稍稍倾斜了视角,撇了朱志行一眼,蔑视道:“而且我是朝廷臣子,享国家俸禄,所思所虑都是为了国家百姓,而不像朱相总是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以至于在公务上竟也有了偏颇,实在是要不得。”
  “你……”朱志行颤抖地指着卫亦君,虎目圆睁,怒不可遏。自神武太后在时他便已经身居宰相之位了,这些年位高权重,即使是王公皇子们也要给他些脸面,其他人更是迎合奉承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人敢给他气受?可恨卫亦君只不过一个小小的中书侍郎,竟敢指着他的鼻子骂,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朱志行竟然被激得一时失了态。
  幸而他还记得今日的目的是什么,衣袖挥下来的瞬间便隐藏了怒色。他不再理会卫亦君,转而面向李复书,只是声音仍然有些控制不住的僵硬:“皇上,兼并土地和杀人命案的罪魁祸首是商人刘二,也是他多方钻营才搭上了孟将军昔日的一个同僚,并且主动委托此人赠送财物给孟将军以寻求庇护。孟将军却不过故旧情谊,一时义气便收下了,但他与刘二至始至终都没有见过面,就更加不知道刘二的罪恶行径了。”
  “事发后孟将军还曾要求刘二把非法兼并的土地还给受害的农户,可惜刘二却一再地阳奉阴违最终杀人灭口,连累孟将军也被拖入了罪恶的深渊。孟将军因为割舍不去与旧日同僚之间的情义,又受了奸商的蒙蔽,才有今日之祸。只是他虽然官风不正,但终究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尤其他还是皇后的救命恩人,还请皇上能够看在皇后的份儿上为其议功减刑,饶他一命。”
  朱志行的这一番话听着似乎极为通情达理,大臣们之中竟然还有不少人暗暗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尤其刑部尚书傅卫似乎极为感动,主动站了出来附议朱志行的提议。
  但朱志行自己心里却十分清楚,他的这些说辞只不过是为达目的强词夺理罢了。
  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给李复书一个配合他的借口,只要李复书愿意配合,他就已经成功了。
  他面上平静但内心灼热地盯着李复书,希望李复书能够给他一个肯定的回复。
  但李复书却低眉沉思,并没有注意到他急切地目光。
  反而是他身边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又开口了:“按朱相的说法,既然孟廷如此无辜,罪不该死,那朱相不应该求皇上给他议功减刑,而应该直接叫傅尚书不要判他死刑才是。”
  “卫侍郎好大的胆子,竟敢公然唆使朝中重臣徇私枉法,你把南唐律法置于何地?”朱志行抓住了卫亦君的错处,颇有些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