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王凯徐婷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 相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小伙子,如果事情真有你说得那么简单,我们还能搞不起来?你真下地来干两天就知道了。”

从何猛的口中,王凯明白事情的过程了。

其实这也算是地方“太好”带来的某种副作用。因为鱼鹏县的地太好,这里种粮食也太有经验,就使得他们的农科部门没啥作用,很多时间都是个摆设。

当他们转到种植经济作物,果树等新问题的时候,农科专家们就发挥不了作用,甚至也没人会主动去找他们。

大家都觉得照着以前的经验换个种法就行了,但是最先两批的村民遇到虫害或者其他的果树病的时候却全都束手无策了。造成大量减产甚至果树直接坏死,赔了不少钱。

要知道,就算是经济条件不错的鱼鹏县,农民手里敢攒不了几个钱的,尤其他们这种平原还没多少搞石矿石灰窑那种产业。

看到前两批人吃了大亏,后来者当然就心有余悸不敢轻举妄动了。

之后倒也不是没人再尝试,他们吸聚了教训也知道先去请教下农业果树专家,但是按步就班种出来,却不懂市场。

以前他们种粮食都有国家包底儿,根本不用操心,但是这玩意儿不同了,国家不收啊!最后搞了半天,麻烦得要死,却没赚到几个钱,其他人一看,心更凉了。

王凯无语摇头。

鱼鹏村这些村民的老脑筋也真是够可以了。其实很多果树还有一个通性,那就是最开始的一两年收成都很一般,但是越长越好,尤其是某些高价值果树,比如说樱桃树等,就是这样。

他们估计就看到一两年的收成简单下了结论,后面也没人再跟着干了。

另外还有个情况,就是这几年的经济风气,让大家普遍对农业失去了兴趣,尤其是年轻人。鱼鹏县跟外界的联系比较广,也更容易引诱着当地的年轻人跑到城市里打工,留在村里的都被认为是没前途的。

而没有了年轻人,老家伙们也没啥干劲儿,再加上他们的脑袋接收新事物更慢,就弄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王凯若有所思地点头,仔细听何村长像是发发牢骚一样说着这些“杂话”。看得后面郭通和连晓清很不解,他们这次来搞土地交易,跟这些事儿似乎没啥关系啊。

“小伙子,看得出来你也是农家出身,在这里买地也是想做一翻事业,但是我们村里的教训你可要吸取啊。”

王凯微笑道:“多谢何村长的提醒了,我会记得。”

正边聊边走,他们突然看到对面走过来一群人。

前面两个农村人引路,后面跟着三个身穿西服,一看就是从城里业的人。

“耀武耀文?你俩咋来了?”何村长立即认出了前面的两人喊住他们。

“哟,这不是村长吗?嘿嘿,我们这次可请来了大老板,到咱村是要看地的。”何耀武跟何耀文对望一眼,不耐烦之色一闪而过,不过还是应付着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