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逐夷平江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待男孩栓好驴子往大门走,老者正询问着梁文举什么,后者一边解释一边苦笑不已。

  男孩刚好听到老者又一声“哼”,一脸的不相信。

  侧身刚好看到男孩回来,便对男孩道:“宁儿,此人说他想用一块玉石换我们家的骡马,可有此事?”

  男孩看了看梁文举,梁文举也不无尴尬的看着男孩。

  只见男孩白了后者一眼,随即悠悠道:“大伯,他是想用一块黄石头换我们家二牛来着,我岂可答应。”

  梁文举向老者和蓝衣女子团团一稽,正色道:“在下确有要事赶去西安,兹事体大,还望先生与姑娘允我先前所请,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说完之后,又想起什么,摊开手心玉佩道:“在下愿将此玉奉上,即乞晒纳。”

  男孩看到又是那块被他当做宝贝一样的黄石,虽然嗤之以鼻,可心下还是有了主意。

  老者不禁为之动容,倒不是为了那块玉石。

  而是看眼前之人周身上下湿透,却浑不在意,尽管路途跋涉,只为心中所念,这份千方百计不遗余力,让他在一瞬间想到了从前的一些事。

  老者所想,旁人自然无从得知。

  只见男孩子走到老者身边,仰着小脸轻轻拽了拽老者衣袖,打断了老者思绪,道:“大伯,你就把二牛借给他吧,让他去西安回来,再把二牛还给我们。”

  说罢又喃喃低语:“虽然破石头不值几个钱。”

  蓝衣女子一阵羞赧,赶紧抓他过来,捂住他的口鼻,希望他别再讲话了。

  老者不去理会男孩,笑了笑道:“黄口小儿,无知妄言,见笑见笑。”

  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道:“足下若不嫌弃,就请寒舍叙话。”于是当先向院内走去。

  男孩被蓝衣女子捂住口鼻,刚开始还挣扎了几下,可随即闻到女子手间传来淡淡的幽香,随后陶醉地眯起眼睛由她捂着。

  此时雨越下越小,竹林如洗,鸟鸣空回。

  梁文举看看天色,见雾敛雨收,薄暮微光乍泄,想起那十几骑锦衣卫穿林而过的身影,脚下踌躇不决。

  老者回头看到梁文举驻足不前,斜他一眼,道:“足下难不成是想飞去西安不成?”

  说完扭身行去,再不去管他。

  梁文举无奈之下,只得跟着老者进去。

  从蓝衣女子身畔经过时,鼻间突然传来一股若有若无的幽香,沁人心脾,不禁向她望了一眼。

  只见她正紧紧握着男孩的口鼻,男孩则眯着眼睛傻笑,一脸陶醉,梁文举不由莞尔。

  梁文举进得门去,眼前便是一面影壁。

  壁上浮雕刻有一幅南唐潇湘图,云霭雾气,淡远迷漾。

  壁画右上角有一行小字题诗: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题诗为笔墨而成,显然是主人后加上去的。

  绕过影壁,有淡淡花香扑鼻,脚下青砖铺地,叶落满庭。

  面前几阶台基之上,一栋攒尖式双开间的二层穿堂,穿堂重檐插空,雀替可见,檐铃细响。

  穿堂门扇内烛光微微,西墙有大树梨花,簇着一片海棠,近处还有一方半天然的池子。

  东墙银杏古树,遮盖了大半个庭院,漫天落叶煌煌,如坠山水画卷。就连那栋小楼,也不及古树树腰。

  树下石桌石几,除此别无他物。

  老者行在最前,此刻已推开隔扇门行进穿堂内,梁文举急忙收回目光,紧忙跟上。

  蓝衣女子见后者进去,便将手从男孩嘴上放下,蹲下身来对男孩道:“宁儿,今天腹痛可有发作?”

  男孩本欲脱口说出痛了两次,待见蓝衣女子脸上布满愁容,想起自己自入府上以来,阿姊脸上那越来越少的笑容时,话到嘴边硬生生变成了:“阿姊,今天……不痛了。”

  蓝衣女子心下稍安,可那双凝眉依旧颦着。

  她拉起男孩的小手,握在手里呵了呵,道:“会好起来的,今天阿姊又得了两味药。”

  且说穿堂二楼,一张黄花梨木方桌,桌下几个红木绣墩,老者与梁文举对坐,桌上茗香四溢。

  东南墙角一张画案,看不清质地,案上文房四宝凌乱,书籍或翻或卷皆陈其上。

  还有一张柚木腿榻,一件男子外袍挂在上面,后面窗柩半开。

  想必刚才那个孩子就是从这将伞扔出去的,梁文举如是想道。

  正东边靠墙立了一面博古架,占了不少地方,上面全是书,另有少许绿萝也置于其上。

  他们背后的墙上悬挂一副山水,上有匾额,书曰:梯云筛月,四个大字。

  下有一供几,案上一些插瓶等物。

  老者与梁文举此刻坐于方桌前,各不说话,老者吹着茶,思索着什么,梁文举则是有些拘束。

  老者左手端着茶碗,右手揭开碗盖吹了吹茶叶,想喝又嫌太热,最终还是放在桌上,率先打破沉默道:“请恕老朽直言,足下是有官身之人吧。”

  梁文举一怔,随即颔首道:“先生慧眼如炬,只是不知先生如何得知?”

  老者见果然被自己猜中,有些自矜地道:“老朽见足下谈吐不凡,所持玉佩又价值不菲,故斗胆妄言,请恕不敬。”

  梁文举连道不敢,心里却在思索如何借驴之事。

  老者看他神思不属,心中已猜到个大概。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