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逐夷平江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舒阆风而摇集兮 亢乌腾而壹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师兄弟二人此刻相见,均是激动感慨,不能自已,同时冷静一想,又觉得不可思议。

  李岩把住杨宁手腕,二人并肩向来路走去,李岩将杨宁这些年去哪了,怎么得的这身武功等诸多疑惑都问了出来,杨宁自是一五一十仔细说与他听。

  数十里林路,二人都不用轻功,只徒步走去,长夜漫漫,李岩与杨宁竟然都绝口未提打伤两名兵士一事。

  只因手足情深,彼此信任,只因惺惺相惜,肝胆相照。

  李岩时而大笑,时而感叹,他知杨宁未死,心底仿佛也轻了无数倍,他本心胸旷达之人,竟丝毫没有将自己在闯军中遭受牛党排挤一事放在心上。

  待二人走回营盘时天色已然大亮,李岩抬头看看天色,道:“风宁,天色不早了,我们得上山去为师父贺寿了,师父见到你平安回来,一定会很高兴的。”

  杨宁闻言先是一怔,忙道:“师兄,今日难道是八月十九不成?”

  李岩命人先行抬寿礼上山,又有兵士给二人牵来两匹马,二人并辔徐行,李岩叹道:“今日正是八月十九。”李岩心底又想:“山中无日月,师弟被困崖底那么多年,记不清日子实属寻常。”

  杨宁黯然道:“师父待我恩重如山,如今他老人家九十大寿,不肖徒弟却空手前去拜见,实在不该,唉。”

  李岩道:“风宁,你被困崖底那么久,如今刚一出来,又去哪里准备贺礼?再说,师父他老人家平日里最挂念的就是师兄和你,如今你能平安回来,就是给他老人家最大的贺礼了。”

  杨宁闻言,目光对上李岩的眸子,道:“师兄,你是说,掌教真人还不曾忘记我?”

  李岩一怔,随即佯装不悦道:“你这是什么话?自你坠崖之后,师父他老人家下令所有弟子全力寻找,就差没把上清宫倒过来了。”李岩轻拽了下缰绳,继续说道:“后来无论如何都寻你不到,师父他老人家时常苦叹,苦叹自己有负故人之托,还曾先后多次前往你坠崖之处默立。”

  杨宁心底犹似被火烧过一般,忙道:“掌教真人之恩深义重,我愧对他老人家。”

  二人说话之间已驾马赶到山门前,山路陡峭,险难立足,于是二人下马上山。

  上清宫天极峰上,迟风楠说完那一席话,场中一阵嘈乱。

  “阿弥陀佛。”灵音起身说道:“久闻迟大侠智勇双全,老衲一向佩服的紧,怎地此番言语却是如此糊涂?”

  迟风楠见是德高望重的青灯寺主持,不敢怠慢,抱拳道:“禅师佛法精深,乃是吾辈弟子人人敬仰的有道高僧,弟子若能得禅师教诲一二,实在三生有幸。”

  灵音道了句“迟大侠客气了。”只见灵音左手竖掌于胸,右手轻转念珠,又道:“迟大侠须知今日一战,已在所难免。恶客既来,便决计不会容我等轻易走下上清宫。这已不是上清宫一派之事,而是整个中原武林兴衰荣辱之所系也。老衲等师弟三人虽不才,愿为中原武林稍效绵薄之力。”

  灵音话音方毕,一旁的灵慧,灵觉二僧一齐起身,三禅师齐声合十诵道:“阿弥陀佛。”

  三禅师是出家人,先前不曾饮酒,功力自是不失,此刻三禅师存心以深厚功力震慑来敌,以保全中原武林群豪,因此诵毕佛号,周身袈裟无风自鼓,加之三禅师气度雍容,庄严宝相,实在像极了佛前供奉的金身罗汉。

  群雄欢欣雷动,莫不起了敌忾之心,尤其是各大宗派的掌门人更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上清宫掌教和玄徽真人身负重伤,一众群豪内力全失,来敌亦是人多势众,可青灯寺三位禅师功力尚在,或许可力挽狂澜。

  纵观当世,武功能在灵音大师之上的,不会超过三人,而此刻灵音,灵慧,灵智三大禅师齐至,更可以说是并世无敌。

  而反观姽婳,宝帐等一干人众,则是面色大变,天玄门弟子各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显然,青灯寺三大禅师的威名足具威慑。

  变故陡生,宝帐依旧面不改色,他乃摄政王多尔衮心腹之人,他与多尔衮对于今日一战悉心策划了数年,心中不知推算了多少遍,自认这许多年的精心谋划足以应付任何变故,因此青灯寺禅师会来贺寿他早就想到了,甚至也料到了出家人必定不会饮酒,此刻见三大禅师站了出来,他心中自是早有应对之法。

  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弟子会意,只见宝帐身后三十六名喇嘛一齐用禅杖捣地,“咚咚咚咚……”地动山摇,原本骚乱的天玄门一众弟子顿时惊愕地扭头望去。

  群豪也正自不解其意,然而三禅师却面色大变,

  佛教东来,相传始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然而永平之前,早有佛法东来的史迹,如列子仲尼第四谓:丘闻西方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

  由此推断春秋时期中原便有了佛教,藏传佛教虽相比中原佛教晚了一步,然而却是在天竺佛教达到鼎盛之时传入。

  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唐代虽然译过一些密经,但是大都早已绝传。

  因此藏传佛教之中诸多隐晦秘术,便是连号称天下武学之宗源的青灯寺也不如其祥尽。

  只见那密宗门下三十六名弟子跃将出来,九名手持法铃,九名手持戒刀,九名手持转经筒,九名手持金刚杵,分别散在空场各处,前前后后似有玄机,隐隐与青灯寺三禅师针锋相对。

  场中群豪看不明白,三禅师却知晓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