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朝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2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当然,李大山长得显年轻也不是没有可能。

普善心中虽有疑惑,但也没去深想,毕竟人家寻人也没什么问题。

“你这画像潦草,根本没有什么相貌特征,而且没有名字,老道能帮到什么?”普善指着旗子问道。

“儿子丢了这么久,俺也忘记了他的样子。当时新朝刚刚立国,到处都是粮荒,俺一直带着儿子四处逃荒,名字一直拖着,没给俺儿子起名,就一直狗娃狗娃的喊。”李大山悲伤地说道,“没成想在泰山我们走散了,如今条件好了点,俺思前想后,还是得找找儿子。”

“俺知道希望不大,但是总觉得,就算有万分之一的可能让我们父子相认,俺也应该尝试一下。”

“你儿子活着的话,如今也是一个中年人,也成家立业了,就算他站在你面前也认不出来的。”普善劝道,“三十年已经是过去了小半人生,假如放下执念,未来也能轻松一点。”

建国初期,萧条、混乱。亲人走散,生离死别也不是稀罕事。

“不,俺一定要找到俺儿子!”

李大山抽了一口烟,眼神坚定的说道:“俺这辈子就生了这一个儿子,俺不能断了老李家的香火。俺在泰山附近找了快七八年,逐鹿县的每家每户俺都坚持不懈地问了个遍,电视台也帮俺找过。”李大山面带忧伤,“俺想,三十年了,俺儿子可能去了其他地方,俺就是想让你帮俺找找那些在9963年去过泰山,现在年龄35岁到40岁的男人。俺有一种感觉,只要俺儿子站在俺面前,俺一定能认出来。况且现在科技发达,能做亲子鉴定。”当时李大山儿子还小,有可能会报错自己的年龄,所以李大山寻人的时候扩大了年龄范围。

李大山说的无比真诚,有模有样。可能就是长得显年轻,独自出门在外,李大山给自己粘个假胡子也算是一层保护。

普善心中笃定李大山真的是在寻子,对李大山说:“行,老道会尽力帮忙留意,也会请道门道友一起帮你寻找。”

“谢谢,谢谢!”山爷高兴坏了,指着旗子上的‘十万’两个字,谢道,“有什么线索就给俺打电话,只要能找到俺儿子,俺一定重谢十万块钱。”说罢山爷从裤兜掏出一张名片大小的纸片递给普善,纸片上写着一串电话号码。

“举手之劳,行善本就是天道宗旨,不必如此。”普善接着纸片收好,仍是劝了一句,“当局者迷,或中而止明花现。”

“……”

(这李大山文化不高,怕是听不懂这出自《天道经》的箴言。)

“老道的意思是说,事关自己,关心着乱,仁兄你已经寻找七八年仍然没什么结果,或许休息一下,可能会有新的转机。”普善解释道。

“迷中择路,纵非良途亦行远。”

山爷随口接了一句,自觉在此地待的时间不短了,骑上自己的破摩托车,把旗子插回后备箱,问普善道:“俺往西走找儿子,大师要不要俺载你一程?”

普善还在回味着‘纵非良途亦行远’这句话,听到李大山发问,本能答道:“行者苦,老道自然是一步一步修行,不需要乘车。”

“那俺先走了,有俺儿子的线索记得给俺打电话呀!”说罢李大山骑车向西绝尘而去。

(注:时间季节基本参照农历,既然是人皇历,肯定不能参照西方公元纪年,可以理解为现代公历延后一个月。例:学校开学基本是九月开学,小说中描述为八月开学。由于本小说涉及朝代,我尽力构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框架。比如逐鹿之战与泰山相聚甚远,我依据本小说需要写在了一起。事实上黄帝轩辕是约4700年前的上古人物,本小说撰写为万年前,就是为新朝塑造一个架空的世界,以防万一。后面肯定还有很多与现实的很多出入,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