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跟大爷去抓鬼祁正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挖山的老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过了几年,文革结束,社会上也渐渐出现了个体户,投机倒把的也多了起来,许二牛按耐不住,背着佛塔上了省城,左兜右转愣是没处下嘴,不知道卖给谁好,后来总算被一个香港人看上,卖了个好价钱,许二牛就这样一夜暴富,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娶妻生子直到前几年才一命呜呼。

自那之后,前山村就隔三差五有文物出土,后来立了"前山遗址"的石碑后,县上的文物部门经常来检查,看看有没有人倒卖文物,不过依然杜绝不住,直到现在,据说还有个二货天天扛着锄头满山挖,但是这人的运气简直背到极点。

他在这个山头挖,隔壁山头就出了东西,他跑到隔壁山头挖,结果隔壁的隔壁山头又出东西。总之是非常倒霉,据说这人平时除了种地就是漫山遍野的挖山,挖了得有小十年了,屁都没挖出来,好在此人乐此不疲,心也宽。经常在村子里说:"有没有是天定的。"我想这人指东打西,倒也是难得的明灯。

这个时候,大家伙已经把那个佛像挖了出来,确实是石头雕成的,是个释迦摩尼像,造型端端正正,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具体的年代我也看不懂,好在石碑也挖了出来,看上面的记载,这些东西似乎都是北魏时期的。

外公说:"既然已经挖出了佛像,那么之前对寺庙的规划似乎也要改改,要再多加一间殿,专供这尊石像。"

这里要插一句嘴,不知道别的地方关于寺庙的形式是不是都很统一?例如说,河南的少林寺里都是和尚,就只供一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等佛教人物;而湖北武当山上都是道士,就供太上老君等道教人物。

但是在很多小地方,这种纯粹的宗教就变得极为的不统一,甚至看起来非常搞笑。首先这个寺庙并不是纯粹的道家或者佛家,里面的工作人员,庙祝什么的也都是普通老百姓,就来挣个香火钱,寺庙里供的神仙也是品种多样,道家佛家都有,只要是个神仙他就敢供,什么济公啊、观音啊、佛祖啊、财神啊、送子观音啊、寿星啊、四大金刚啊、总之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不知道各位看官见过这种寺庙吗?

前山村这个庙的规划差不多也是这样,玉皇大帝殿,观音殿、财神殿都有。乱得我只想笑。

妈妈和外公带着我在村里又转悠了会儿,给我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前山一带的地形格外复杂,有山有水有沟有壑,春天看起来确实景色不错,我假期有限,能来这么个地方放松三天也是难得,我就问我外公:"外公,咱们村里既然出土了这么多文物,咱们家里有没有啊?"

外公笑着说:"你三舅以前倒腾过两件,我也没过问过,搞不好他那有。"正说着,迎面走过来一个人,我妈妈轻声告诉我说:"这就是那个满大山刨宝贝的人。"

眼前的这个人50岁上下的年纪,两鬓的头发都花白了,但是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笑呵呵地就冲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