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兰若蝉声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三章 三都为肉七发骨 四旬徐娘廿岁妆(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老居士萧子良呵呵大笑,他虽然已是鹤须鸡皮,笑声却依然放肆如顽童。

  这样的性子居然可以虔诚皈依?庆云心下也是暗暗纳罕。

  只听那老僧扯起沙哑的嗓子,似是炫耀,

  “这香火,我倒是不想断。

  只是我若不断,僧孺会跟我拼命!

  你可见到这故纸庙两侧厢房的藏书规模?

  天下除了南北两朝秘书监,大概只有北国玄都,卢氏藏书,南朝沈任两大家能和他王书仙的私藏媲美了。

  他的藏书价值连城,老道也不得不有所顾忌啊。”

  庆云记起小充华形容此间时,曾经使用装潢这个词,原来是因为这间寺院四壁纸香的缘故,不由心生敬意,改叉手为合十,

  “晚辈明白,只要诵经礼佛,心敬三宝,那些形式,都是虚妄。”

  “哎?这位小友倒是通透。”

  庆云忽而狡黠一笑,

  “晚辈只是不明白,这许多经史子集,都是红尘浊言。

  前辈肯为这些红尘浊言放弃佛家香火,便不是拘泥食古之人。

  据我所知,不只眼前王书仙和全神医曾为当年竟陵王府僚属。

  萧衍,任神通,褚童子,太史叔明,也都曾是旧知。

  佛法不能只渡一人,当存宏远,济天下。

  故有图澄,道安之义。

  故人不远千里而来,殚心竭虑投书问,前辈为何连最基本的回函礼节都放弃了呢?”

  老居士捻须冷哼,

  “你这小子油嘴滑舌,开始有些不讨喜了。

  老道无需读信便知其中所谓,若是你急于回信,却也无妨。

  僧儒!研磨。贫道口述,你来执笔。”

  王僧儒刚刚应诺。庆云便喊了声,“且慢!”

  他见萧子良望向自己的神色颇有几分不快,于是又展颜微笑,用出了萧衍教给他的最后手段。

  “萧公子听闻前辈在南朝的时候,一直无法求得江淹一赋,引为憾事。

  所以他特意向江才子央求,亲笔拟了这封信,前辈真的不想看看?”

  “江郎吗?他年轻时曾梦笔生花,文噪一时。

  可是后来听说他笔亡才尽,已经有多年不曾有过佳作了。

  难道这只是他不想低眉折腰事新君的说辞?

  罢罢罢,既然真是江郎墨宝,不妨一观。

  僧儒,替老夫读一读。老夫这眼睛啊,已经不济事了!”

  庆云大喜,忙将信笺递上。

  那信封有火漆,保存一直妥善,王僧儒仔细验看确认无误,便撕开信封,取出纸笺,朗声读道:

  “昔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