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从今天开始亲政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借他个毛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

  刘玄:“既然是为了钱粮而来,那么,我国是借还是不借?”

  无偿的要,以吴国的脸皮,自然开不了口。

  有偿的买,废话,有钱的话,还需要跑炎国来买?吴国内部有不是没粮。

  所谓缺乏钱粮,是指朝廷缺钱粮。底层佃户也缺钱粮。小民也乏用。

  不是说都缺钱粮,贵族豪强官僚大地主们,是不缺钱粮的。

  从经济来说,某大地主有良田1000亩,亩年产2石,总2000石。

  这2000石怎么分配呢?

  租种的佃户,能得五成——1000石,但是佃户数量多,平均到每户,基本只够维持生计。

  历代粮税不一,一般在1/30~1/10之间。以1/10算,那就是一成(200石)归国家。

  还有四成(800石),那就是地主的。

  一个人,天天吃撑,一年耗粮10石。

  800石,够养80人。

  所以,大地主家,足以用度奢华,购买奴仆、或雇佣佣工伺候着,不在话下!

  仍旧有剩余,还能到市场上去卖掉。

  所以,地主和粮商,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就是一人的双重身份。

  但是!

  由于处于农业文明时期,市场规模小、贫富分化严重,从总体上看,市场是无法消化地主阶级的大量剩余的。

  这就形成了农业时代的版本的经济矛盾。

  一边是饿着肚子吃不饱,甚至饿死人。

  一边是生产过剩,卖不出去,压在仓房里烂。[一般减少损失的办法,是喂养牲畜,转化成肉,然后制造成肉干,相对长期的保存财富;酿酒技术提升后,也可以进行酿制,转化成酒,长期保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就是这种矛盾。

  若有大灾变来冲击一下,底层经济(主要是粮食)损失惨重,活不下去,矛盾便会迅速加剧!

  局势要求朝廷拿出能缓和矛盾、解决问题的政策,若是不能作好这道题,那么就会原地爆炸——民变纷起,天下大乱,重新洗牌!——老子没钱买钱粮,你丫的又不自觉割肉,那老子就只能自己动手,零元购,丰衣足食啦。

  朝廷在钱粮分配上所得甚少,所以,遇到这样的考题,就是想赈济百姓,也无能为力。

  自古以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