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王香芸姜一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转嫁他人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走着,一年过去了,又一个冬天来了。农村人有这样一个习惯:秋收了,麦子也种上了,各村的‘老媒红’和‘新媒红’们就粉墨登场了。都说长兄如父,那么长嫂便如母了。香芸的母亲不在了,香芸的亲事,自然也就落到秀莲的身上了。秀莲想着香芸因有了姜一聪这件事,找对象时,若找得离家近了,怕以后会风言风语的,麻烦事儿多。心里就琢磨着找一个离侯集镇远一点的地方,那些年龄稍大的,会疼人的男人最合适。这时大姑的婆家妹子的婆家是镇关镇小店村儿的,他们本家有一个二十九岁的兄弟叫贺晓阳。兄弟姐妹四五个。早些年,年龄都还小,家里就比较穷。最近这几年,因为兄弟几个都学会了做玉器,家境日渐富裕起来。贺晓阳因为自己是高中毕业生,又加上在镇平县工艺美学校学习了一年的绘画与雕刻,所在在文化程度上对女方有个小要求,就是希望对方至少是个初中毕业生。另外,贺晓阳想着自己的长得也算是仪表堂堂的了,就也想找个漂漂亮亮的媳妇。要说,贺晓阳提出的这些女方必备的条件,也不算过分。但是在农村,像他这样的二十九岁的男人,往好处说了,叫“大龄青年”,往坏处说了就叫“大光棍一条。”贺晓阳找那些年龄和文化程度跟自己相当的那些女的,不是有生理缺陷的,就是离过婚的;找那比自己年龄小的,又有些文化的,人家又觉得他有些老了;还有些姑娘看上去挺顺眼的,可一开口说两句话,晓阳就觉得对方没啥水平。这相来相去,就是没遇见合适的。香芸她大姑便把这事儿,给秀莲一说,秀莲一寻思,觉得这事能成。并且产生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危机感。她立刻跑到地毯厂,把这事告诉了香芸。香芸说:“如果咱爹同意了,我就去见见。”“你要是老早便听爹的话呀,也没现在这茬子事儿。”秀莲这话刚出口,一看香芸那张发白的小脸,就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心里真想给自己抽上两耳光,自己咋了呢,总是改不了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习惯呢,于是连忙改口说:“芸儿,这次是咱爹叫我过来给你说的。”“哦,那你安排个时间见个面吧。”香芸淡淡的说。

八年的感情,哪有说忘就忘的,可是自己也不能总这样一直沉溺于过去的回忆里。姜一聪所做的事,就好像给自己宁静,清澈的心湖,投进了一块巨石,无论它掀起多大的波澜,时间久了,终会平静下去。生活还得继续,自己必须得朝前看,要想结束以前的痛苦,自己就必须开始新的生活。此刻的香芸恨不得时间长上翅膀飞快的往前跑,跑到她渴望的幸福与快乐的地方。

那天在大姑家,香芸和晓阳见了面,两人就随便的聊了聊。晓阳走后。大姑问香芸感觉咋样,香芸说还行。香芸说还行,那就不是随便敷衍大姑的,因为她接触过比晓阳更优秀的男生,她下意识里就会拿晓阳同姜一聪比。晓阳长得没有一聪英挺硬朗,却比姜一聪多了几分秀气与柔和。在香芸看来,这个年龄比自己大的男人,说起话来比自己多了好几分的成熟和老道。让香芸感觉最好的地方是,晓阳一说话,就面带微笑,那笑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