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带着手机在大明1566做皇帝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43章:官学,医学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平均下来每一期顺天报销量两万左右,下个月发行四期,有八万份左右,努力下,十万份有希望。

  如此一算,嘉靖皇帝看到了完成任务的希望。

  不过也看到了隐忧,就是如今的销量主要来自国子监,官员购买,还有两京及附近的官学。嘉靖皇帝担心系统会不会算作真实销量。

  “不行,得想更多稳妥的法子增加销量。”

  想来想去,嘉靖皇帝还是觉得大明的读书人太少,识字的不一定愿意看报,主要受众还是读书人,包括高等学府学生,以及那些长大了的成年读书人。

  接下来几天,嘉靖皇帝忙着收集大明当前教育的情况,同时用手机在网上搜集相关的信息。

  大明的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但官学是最重要的,直接与科举挂钩。

  明朝的官办学校教育,无论其制度建设,还是其实际的发展状态,都在华夏古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尽管自西汉就有了官办的地方郡学和中央太学,并在此后的朝代获得不断发展。但只有到了明朝,才最终形成了健全完备、完全向良民开放,并且与科举制紧密结合的官办儒学教育体系。

  在明朝,地方和军队儒学教育空前发达。洪武二年,朝廷令全国府、州、县各置儒学。府学设教授一员、训导四员,州学设学正一员、训导三员,县学设教谕一员、训导二员,皆纳入国家正式职官编制,享有俸禄。

  各学校舍也完全由各地官府主持兴建、维修。生员则于本地官员军民子弟中选考其端重俊秀者补充。

  最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还都享受免费伙食待遇,被称为“廪生”。

  此后,随着求学者的日益增多,又令各学添设与其廪生等额的“增广生员”,正统后复增“附学生员”。各类生员都享有“免其家二丁差徭”的优待。

  与此同时,主要分布于北边和西南地区的部分都司、卫、所,也建立儒学以教育军队子弟。

  也只有在明朝,朝廷始终稳定地举办如此完备的地方及军队儒学教育,这是以前的朝代不曾有过的。

  明末全国生员高达五十余万人,这么大的规模也是以往朝代不曾出现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